-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窗口>>政务公开>>规划和总结>>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 :局办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6-12-22
2016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林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州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中心、依法治林,积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力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一、全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组织保证。一是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自学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制度,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切实强化看齐意识,落细落小,抓好、抓实、抓到位,着力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开展坚决纠正和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集中整治工作,对照“四风”问题,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下大力气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坚决纠正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三是组织开展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全州党章党规知识竞赛活动和“永远跟党走,颂歌献给党”歌咏晚会,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年档案主体专题联展,召开保护区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会,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积极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四是落实党建主体责任。突出“书记抓、
抓书记”,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完成机关党委、5个基层党支部换届工作,落实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确保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保护局直属机关党委荣获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66份,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三公”经费较上年度同比减少32.34%,加强节假日作风建设,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和“四风”问题,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二)强化资源管护,创建平安林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新工作举措,以资源保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多举措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坚决有效遏制了重大森林火灾发生,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工作研究和部署,结合保护区实际,及时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有力地促进了森林防火各项措施落实。二是严管严控,措施得力。认真贯彻落实“防范第一”的工作要求,下大力气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加强进入林区人员防火安全检查和教育,强化重点林区、关键部位管控,及时清除林区危险可燃物,严肃整治野外生产用火,联合多部门开展“无火清明”为主题的联合巡护行动,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做好中老边境防火隔离带建设和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启动中老边境林区“森林眼”,提高了森林防火科技防火能力,有效严防境外山火烧入。三是宣传深入,成效明显。开展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大力推动森林防火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农户,为林区营造了严禁火种入山、严禁野外用火、严防森林火灾的强势氛围。四是强化应急,灭火及时。严格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有火必报和卫星热点零报告制度,强化舆情监测,及时派人赶赴现场,做到了第一时间响应,森林火情火灾均扑灭在萌芽状态;开展基层扑火指挥员、专业和应急扑火队员、护林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一线扑火能力。五是强化督查,整治隐患。实行局领导挂钩责任制,对辖区重点地区、高火险区、敏感地区和火灾多发区开展检查督查活动,排查火灾隐患,整改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排除了火灾隐患和工作漏洞。六是全面落实防火责任。充分认识森林防火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确保了队伍建设、经费物资保障、工作措施等落实到位。
森林防火期间,投入森林防火工作经费60万元,建立各级森林防火领导小组343个,建立专业扑火队5支100人,签订森林防火共管协议和监护责任书711份,开展计划烧出1225公顷,出动宣传车1800余台次,召开群众大会、播放音像制品等宣传会议540场次,深入辖区12个小学校开展“五个一”工程,参加乡镇党委政府组织的森林防火宣传8次,粘贴、发放森林防火户主通知书、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布告、挂历、宣传年历等宣传材料73000余份,受教育人数8万余人次,宣传面达98%,查处违规用火18起,处置火情38起,所有火情均为地表火,未对森林资源形成破坏,保护区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
多手段强化自然资源管护。一是开展“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专项督查,打击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对蚕食、侵占保护区林地等非法违规建设现象进行了全面清理排查,维护了保护区林权稳定。二是积极配合中央、省、州环境保护督察组的检查以及“保护区开发建设”专项督查工作,对保护区人为活动卫星变化点进行实地核实,维护保护区林权稳定。三是切实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状》,认真执行《资源管护量化考核办法》和《巡护管理制度》,加大了巡护监督及护林员管理力度。四是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加强与辖区林业主管部门、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协调联动及执法工作,及时有效的处置林区治安案件,确保了林区治安稳定。五是对亚洲象等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联合开展军警民武装巡护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亚洲象肇事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红外相机预警系统加强对非法人为活动的监管。六是加强宣传保护区林地管理、资源保护和国家有关枪支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教育,提高群众认识,争取社区干部和群众支持。七是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玉磨铁路、小磨高速复线、国道G213建设及周边社区民生工程建设审查及监管工作,确保资源安全。
据统计,全年开展各种巡护1783次,出动巡护员、森林公安民警和护林员20320人次,各类车(船)2665余台次,巡护里程达13.3万公里。移交公安查处盗猎、毁林开垦、盗伐、蚕食林地等各类林业案件58起,收缴并移交非法民用枪20支,较去年同期侵占和蚕食林地案件下降41.7%。
有序推进中老联合保护。向老方“南塔省农林厅、丰沙里省农林厅、乌多姆赛省农林厅”三省移交100块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界桩,召开“中老跨境联合保护项目推进暨2016年年会协调会”,就老挝北部森林可持续发展项目中的联合保护区域珍稀物种调查、亚洲象调查、联合巡护等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开展边民交流互访活动,促进相互了解,赠送老方电脑3台,打印机9台,迷彩服20套。
(三)发挥技术优势,提升科技支撑。积极实施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和监测能力,为资源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积极实施推进云南省亚洲象保护项目工程,完成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分布图、主要活动路线图及其生境状况图,开展野生亚洲象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及种群的生存力调查项目,编制完成《2016年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并获云南省林业厅审批,开始正式组织实施。二是完成《云南亚洲象国家公园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已通过了省林业厅评审,并上报到国家林业厅待批。三是实施勐海县有害生物普查项目,完成踏查样点7000余个,样地20块,采集有害昆虫标本1500多个,拍摄昆虫的形态学标本及危害状态照片800多张,为有效防治有害生物提供了详实的科学数据。四是开展兰科植物监测,完成6个样地和6条样带的兰样植物调查,记录了固定监测样带和样地内发现的野生兰样植物种类及个体数量。五是开展中老跨境区域及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发现拍摄到大灵猫、小灵猫、豺、熊等众多野生动物种类实体图像,其中在中老边境地区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六是组织召开与植物园的第十一次科技交流年会,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项目成果交流,讨论制定了下一年度的合作框架,为双方今后更好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其他“云南蓝果树保护与回归”、“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西双版纳鼷鹿种群及生境调查评估”等项目平稳推进,“大湄公河二期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廊道建设示范项目”之《廊道管理办法》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文本已提交,2016年生物多样性监测外业调查工作完成。《我国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管理的思考》、《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重点分析》等研究论文被核心刊物录用。
(四)实施精准扶贫,推动社区发展。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护区优势,切实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推动社区共管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抓扶贫。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保护区工作实际,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分内职责,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妥善处理扶贫攻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挂钩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干部结对帮扶对象,确保挂钩村如期实现发展目标。三是精心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在当地党委政府统筹安排下,加大挂包帮扶力量,做好扶贫工作的日常管理。帮扶勐海镇1个曼稿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养殖猪32头,种羊40头,鸡600只,鱼苗1万尾,甘蔗苗1万株,杉松6.2万株,修盖猪圈150平方米,开展技术培训9次,接受培训人员约126人。实现建档立卡9户、贫困人口35个对象全部脱贫。
(五)开展宣教活动,弘扬生态文明。一是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举办“全州林业系统姚正扬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网络、报刊、微博、微信、新闻媒体宣传姚正扬同志先进事迹,弘扬正气。二是充分发挥世界人与生物圈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能,开展未成年人生态文明教育和自然体验活动,进行“保护热带雨林”、“亚洲象保护与安全防范”生态讲座及青少年自然笔记培训,涉及七所中小学校师生2237名,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500余份。组织开展了全州14所学校开展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和夏令营活动,征集到青少年自然笔记参赛作品550多件。三是联动媒体开展自然保护宣传。全年共接待来访媒体25批次,记者35人,采访专家及护林员等46人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播出“云南?探密野生亚洲象”系列节目9个,在《中国环境报》上刊登“云南西双版纳州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途径”等文章3篇,《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民族时报》、《中国绿色时报》、省州县政务信息公开网及相关网站刊载保护区等宣传信息200余条次,协助中央电视台《探索频道》、《看中国》栏目、北京映像社文化传媒公司完成了《象之家园》、《猎捕》《走进西双版纳野象谷》和《让我听懂你的语言》纪录片拍摄,协助新华社、山东广播电视台完成亚洲象保护等相关影像拍摄及采访工作。四是深入亚洲象重灾区勐海县勐往乡中学开展了“尊重生命、保护亚洲象”主题宣讲,全校学生432人全部参加了活动,参与率达100%。2016年共采编“自然保护区信息”18期,对外发送1098份,向州委州人民政府报送简报34期,对外宣传稿件州级采用59篇、省级采用24篇、国家级采用16篇编辑。
(六)加快景区建设,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加大景区管理力度,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一是做大做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打造“国家公园热带雨林旅游品牌”,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地”为目标,突出“亚洲象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国家公园野象谷品牌”,着力推进“大野象谷”转型规划;加快推进望天树、勐远绿道整合做大,启动原始森林公园“大景区”规划,编制完成了《西双版纳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二是加快推进景区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野象谷北门栈道竣工开放,勐远绿道项目环评工作完成,原始森林公园综合楼工程土建基本竣工,雨林谷景区游客中心改造完成。三是景区规范管理得到加强。强化景区规范化管理和节假日安全监管,开展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规范景区管理。四是推进对外宣传与合作。完善野象谷亚洲象博物馆新增“威廉王子探访野象谷”展览内容、望天树景区热带雨林科普馆新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展厅,勐远仙境环教中心建成,举办“国家公园绿色导游解说培训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勐养片区解说系统规划》完成并通过验收。据统计2016年1—10月,各景区累计完成投资42104.37万元、接待游客322.6万人次、经营收入22899. 27万元,同比增长791.98%、-1. 2%、13.03%。
回顾一年来工作,保护区管护局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以资源保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自然保护区林权稳定,资源有效保护,森林防火成绩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得以实现,无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发生,保护区三期项目建设工程通过终验,云南省亚洲象保护项目稳步推进,《云南亚洲象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完成并报国家层面审批,科学编制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和2017年州级部门预算,落实各项经费保障,保护区基础设施有改善,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10项重要工作目标及30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西双版纳鸟类多样性》专著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双版纳野生兰科植物空间分布研究》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观察手册(北线)》获二等奖,《西双版纳白颊长臂猿野生种群调查与濒危现状评估》获三等奖。姚正扬同志获2015年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和“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并受国家环保部等七部委和中动协的表彰。1人获中国科学院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首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绿色卫士奖”称号。
二、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我们将按照州委州政府及林业局党组的工作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确保以资源保护区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狠抓制度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严格履行资源管护职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打击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亚洲象等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综合保护,积极推进亚洲象肇事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缓解人象冲突。推进中老联合保护区域工作,开展边民互动交流活动,召开中老联合保护区域第十二次交流年会。
(三)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强化野外监测,完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单位的合作,落实与中科院交流合作项目,积极参加第十二次交流年会。启动《保护区总体规划(2016-2026)》编制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并实施好亚洲象保护项目,缓解西双版纳人象冲突。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保护区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为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科学制定资金使用方案,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年久失修、损坏的管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五)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强化思想认识,继续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联系,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保护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各基层单位“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督查指导,努力做到精准扶贫,摘帽不脱钩。配合保险公司做好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肇事调查统计补偿工作。
(六)进一步抓好科普宣教。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与影响力,广泛宣传保护区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扎实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社区、景区及进校园活动,弘扬“了解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保护的
良好局面。加强分析预判,把握舆情引导主动权,积极回应负面
舆情和热点问题,防止负面炒作。
(七)进一步推进生态旅游。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着力抓好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公园旅游品牌,督促指导各景区按计划完成投资建设任务,在总体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的范围内,加快景区改造步伐。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国家公园宣传,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自然保护组织的合作,积极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相关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反对“四风”,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规定,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依法从政。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监督和重大项目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推进保护区机关机构改革,进一步做好系统工会工作,加大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维护保护系统和谐稳定。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