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窗口>>工作动态>>
野生动物相聚勐养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见成效
作者 :隆汶洋、李文惠 来源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1-16
近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巡护员隆汶洋在勐养子保护区大荒坝片区巡护途中发现有“大鸟”栖在树枝上。“看第一眼有点像野鸡,可细看发现它背上是白色羽毛且尾长,根据经验初步判定并非野鸡,经过多天的蹲守和拍摄,才终于拍到了较清晰的图片”,隆汶洋说。欣喜之余,他和其他监测人员立马将图片发给专家鉴定,经过鉴定,确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是雉科鹇属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稍短圆,尾长。雌雄异色,雄鸟上体白色而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
白鹇常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通常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性机警,很少起飞,紧急时亦急飞上树。通常在亮天后从夜栖树上飞到地面活动,一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活动高潮。活动多在巢域内,每日活动路线、范围、地点都较固定。食饱后通常原地站立休息或理羽,晚上成群栖于高树上。
令人惊喜的是,在蹲守拍摄白鹇的几天时间里,监测人员还同时拍摄到蛇雕、黑冠黄鹎、苍鹭、小䴙鹈等野生动物。
白鹇等越来越多的稀缺性物种出现在保护区及村寨附近,反映出勐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越来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