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用红外相机记录到

作者 :李金荣、陆英杰 来源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3-09

近期,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开展项目过程中,在保护区勐养管护所辖区境内用红外相机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珍贵三头,目前中华鬣羚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记录到尚属首次


本次项目还拍摄到亚洲象、猕猴、原鸡、白鹇等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反映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华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也叫苏门羚,属牛科动物,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于崎岖陡峭多岩石的丘陵地区,常在海拔800~4500米针阔混交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中活动,大部分都在夜间活动。通常冬季喜在森林中的大树下、灌木丛中休息,夏季则转移到高海拔的峭壁区避风、过夜险峻的悬崖峭壁环境造就了中华鬣羚独特的生存方式。


    近年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森林公安加大对保护林下种植、围剥树皮等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并通过开展社区扶持、社区共管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以及让社区群众主动参与自然资源保护中来,自然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提高,并在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的资助下,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野生动物食物源基地建设,热带雨林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通过多种手段的齐头并进,近些年来,亚洲象、印度野牛、豚尾猴、水鹿、豹猫、原鸡等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保护区中呈现,这体现保护区力度的加大和保护成效提高,当然也离不开每一位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热诚付出,下一步保护区将继续加大对自然资源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