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窗口>>政务公开>>
2023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提升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作者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来源 :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9-25
2023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提升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名称:2023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提升补助资金
项目实施单位:西双版纳州植保植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实施单位(科室)负责人及电话:谢志英 13578169185
项目联系人及电话:彭文君 14788036089
项目主管部门: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提升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综合推广运用施肥“精、调、改、替”、施药“控、替、精、统”四项技术路径,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集成示范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持续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并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持续抓好西双版纳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以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优化施肥施药结构、改进施肥施药方法、提高利用率为着力点;围绕施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强化创新驱动和服务推动,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模式;逐步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施药技术体系,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科学布点、持续调查,逐步提升全州耕地质量和耕地资源循环利用,开创耕地资源高效利用、巩固生态系统稳定、建成耕地土壤良好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实施依据
1、2022年3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2022年化肥农药减量化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年5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2、农业部办公厅于2017年8月17日印发了《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17〕18号),要求建立健全9大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形成耕地质量等级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3、《云南省“十四五”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21-2025年)》
4、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16〕53号)要求,明确把“建立州(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耕地质量等级(别)变动”列入了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目标。
5、《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6、《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加强补助资金预算与管理。
三、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按照中共西双版纳州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西编发〔2020〕16号)精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现有科技人员17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7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7%。近年来,单位致力于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高效节水农业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总结了一批有价值的技术模式。
(二)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最南端,位于东经99°55′-101°50′北纬21°10′-22°40′之间,东西最宽约186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60公里。北部与思茅区接壤,东北隔小黑江与江城县相望,西北与澜沧县为邻,西、南、东与缅甸、老挝接壤。全州耕地土壤共分为8个土类,20个亚类,55个土属,85个土种。全州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热带经济作物以橡胶、茶叶、甘蔗、咖啡、水果为主。
2.全州持续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围绕重点作物、重点区域建设化肥减量示范区,通过示范引领和深化服务,全州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不断提高;智能配肥模式基本成熟,配方肥推广动力强劲。2015年以来,先后在勐腊县、勐海县各建立了1个智能配肥站,针对不同地块、不同作物,配制个性化配方肥,实现了化肥大、中、微量元素,化肥与有机肥的灵活混配。通过面对面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灵活配制配方肥,满足了农民和种植大户对配方肥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应用效果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该模式已成为加快智能配方肥入地,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的主要手段。
3.耕地质量监测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持续开展。2017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勐海县勐混镇建成第一个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至2020年,全州已建成固定的耕地质量监测点17个。近几年,连续实施了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项目,设置固定调查点位267个,建立了州、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州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措施成熟应用。采取性诱剂、杀虫灯、生物农药等高效低毒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针对不同类别农作物总结形成了“抗病虫品种+清洁田园+杀虫灯(诱虫板)+航空植保+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抗病虫品种+种子包衣+诱捕成虫+低龄幼虫统防统治+航空植保集成技术”、“抗病虫品种+清洁田园+间套种+杀虫灯(诱虫板)集成技术”、“清洁茶(果)园+杀虫灯(诱虫板)+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等一系列集成配套技术。
四、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
(一)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优选粮食集中连片种植区,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1500亩,与非示范区相比,确保产量不减。
(二)开展种植大户和农户施肥施药量调查50户次,印发宣传资料1200份,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技术宣传培训50人次。
五、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立粮食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1500亩。优选粮食集中连片种植区域,示范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1500亩,全面提升化肥农药使用效率,与非示范区相比,确保产量不减。
(二)以粮食种植区、水果种植区为主,开展种植大户和农户施肥施药量调查50户次,全面了解主要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水平和农民掌握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知识情况,为我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提供依据。编印发放宣传资料1200份,提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覆盖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技术宣传培训50人次。
六、技术及建设方案
(一)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1.技术路径
(1)化肥减量
精,即是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建设盲目施肥行为。
调,即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改,即是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替,即是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
(1)农药减量
控,即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草鼠害孳生的环境条件,减少病虫草鼠害发生的机率,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
替,即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应用现代植保器械,替代跑冒滴漏现象突出的传统器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提高农药使用效率。
精,即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减少乱用、滥用农药行为。根据病虫草鼠害发生规律,加强监测预警,以做好中长期预报为基础,提高短期预报的准确率,加大技术培训与指导,坚持防治指标,做到适时防治、精准用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
统,即是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鼓励有实力的农药经营户或农药生产企业与农业技术部门合作,推行高效植保药械与防治技术配套,提高防治效率,解决目前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一家一户“打药难”问题。
2.技术要点
(1)化肥减量增效
施肥原则:减氮、调磷、补钾,配合施用硫、镁、锌、硅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推动施肥结构调整和配方肥下地;科学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酸碱度;结合生产机械化,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无人机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促进肥水高效利用;开展机械深耕、免耕、少耕等保护性耕作;实施秸秆还田,积造增施农家肥,鼓励开展畜禽粪便堆沤(发酵)还田。
(2)农药减量增效
施药原则: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主要措施:采用灯光诱杀、黄蓝板诱杀、性诱食诱诱杀、气味引诱诱杀,铲除田间杂草等物理方法进行物理防治;选用“生物农药+低毒高效农药”防治病虫害,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高效航空植保器械,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采用保健栽培技术。
七、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预算投资5万元,资金来源于州本级财政预算。资金支出预算如下(详见表2):
(一)劳务费:2.25万元,占总投资的45%。
统防统治劳务费:主要用于采购农作物病虫害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业务:1500亩×15元/亩=2.25万元。
(二)印刷费:0.6万元,占总投资的12%。
编印宣传资料:1200份×5元/份=0.6万元。
(三)培训费:0.25万元,占总投资的5%。
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等技术宣传培训:50人次×50元/人次=0.25万元。
(四)差旅费:1万元,占总投资的20%。
主要用于项目实施组人员开展项目实施、技术指导、省内外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等差旅费支出:25人次×400元/人/天=1万元。
(五)其他交通费(含租车、燃油、过路过桥、代驾等费用):0.9万元,占总投资的18%。
主要用于下乡开展项目实施、指导工作用车租车费:6天×1500元/天=0.9万元。
表2 西双版纳州2023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评价补助资金预算表
明细项目 |
支出经济科目 |
数据/任务 |
计量单位 |
标准/单价(元) |
资金规模 |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
测算依据 |
项目总投资 |
|
|
|
|
50000 |
50000 |
1+2+3+4+5 |
1.统防统治劳务费 |
劳务费 |
1500 |
亩 |
15 |
22500 |
22500 |
市场询价 |
2.印刷费 |
印刷费 |
1200 |
份 |
5 |
6000 |
6000 |
市场询价 |
3.培训费 |
培训费 |
50 |
人/天 |
50 |
2500 |
2500 |
西财行发〔2019〕515号 |
4.项目实施、指导、外出学习等差旅补助 |
差旅费 |
25 |
人次 |
400 |
10000 |
10000 |
西财行发〔2021〕200号 |
5.其他交通费(含租车、燃油、过路过桥、车辆代驾费等) |
其他交通费 |
6 |
天 |
1500 |
9000 |
9000 |
关于规范州级单位公务用车社会化租赁服务事项的通知 |
八、项目建设期限及时间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具体时间进度安排为:
(一)项目准备阶段(2023年1-3月)
按照具体项目和任务,开展项目建设实地调查,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所需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3年3月-2023年11月)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建设内容和规模,全面启动项目项目。接受上级管理和技术部门对项目的检查指导。
(三)项目绩效考评和总结阶段(2023年12月)
撰写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总结项目经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年度工作做好准备。
九、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优化施肥施药结构、改进施肥施药方法和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模式;逐步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施药技术体系,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项目示范区,与农民传统施肥用药相比,化肥农药使用量明显降低,每亩可节约化肥农药用量15%左右,亩节约成本约50元,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二)社会效益
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先进适用技术,不断积累和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项目实施,充分发挥种植企业和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不断推动全州科学施肥安全用药技术水平提高。
(三)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按照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总要求,综合推广运用施肥“精、调、改、替”、施药“控、替、精、统”四项技术路径,建立以“水肥一体化”为骨干技术的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采用性诱食诱诱杀、气味引诱诱杀等物理方法进行物理防治,示范展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高效航空植保器械,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可有效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项目实施小组,由站长任组长,分管副站长为副组长,全站所有技术人员为项目组成员。项目明确1名具体工作负责人,组织项目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和跟踪,强化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同时严格监督推进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1.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谢志英
副组长:李红祥
成员:王彬、石兆云、赵永祥、彭文君、段超、谭元花。
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管理和项目物资采购等。
2.项目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谢志英
副组长:李红祥、彭文君、赵永祥
成员:王彬、李朝疆、王秀华、谭元花、李光辉、苏文彬、石兆云、贾丽红、李艳萍、段超、胡文东、张麟、何洪磊。
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二)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项目资金建立专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调剂用于其他专项。按照补助资金的支持环节严格使用范围,加强对项目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农业、财政等主管部门对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三)强化项目管理。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项目资金申报、审核、预算、编制、下达、执行、绩效考评和监督检查等各项流程全部依托项目库进行。推行项目公示制度,将项目实施内容、实施单位、工程工期、投资等内容通过农业信息窗口进行公开。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及项目实施内容,杜绝尚自改变项目实施地点、内容。按照项目建设绩效指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实施内容,确保实现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
(四)强化绩效监管。按照省级、州级《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对照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考核。接受州级相关部门绩效考评与年度考核。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五)强化技术指导。持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配套技术、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技术指导与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覆盖率。及时总结成效和典型经验,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强化监督检查。州级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情况监督检查,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进行专项检查,统筹协调,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落实。州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县(市)级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加强项目实施各个技术环节的指导与督促,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十一、绩效考核
(一)项目绩效目标设数量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详见表3。
表3 项目绩效指标表
绩效指标 |
评(扣)分标准 |
指标内容 |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性质 |
指标值 |
度量单位 |
指标属性 |
||
产出指标 |
数量指标 |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面积 |
≥ |
1500 |
亩 |
定量指标 |
≥1500亩,得满分;≥1200亩,得分90%;≥1000亩,得分80%;<1000亩,不得分。 |
项目区配套物资发放表 |
编印宣传资料 |
≥ |
1200 |
份 |
定量指标 |
≥1200份,得满分,≥1100份,得分90%;≥1000份,得分80%;<1000份,不得分。 |
宣传资料发放表 |
||
技术培训 |
≥ |
50 |
人次 |
定量指标 |
≥50人次,得满分,≥45人次,得分90%;≥40人次,得分80%;<40人次,不得分。 |
技术培训花名册 |
||
效益指标 |
经济效益指标 |
与非示范区相比增产 |
≥ |
2 |
% |
定量指标 |
≥2%,得满分;≥1.5%,得分90%;≥1%,得分80%;<1%,不得分。 |
项目区测产 |
生态效益指标 |
核心示范区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幅情况 |
≥ |
10 |
% |
定量指标 |
≥10%,得满分;≥9%,得分90%;≥8%,得分80%;<8%,不得分。 |
项目区亩施用化肥情况调查 |
|
社会效益指标 |
资金使用完成率 |
= |
100 |
% |
定量指标 |
≥100%,得满分;≥95%,得分90%;≥90%,得分80%;<90%,不得分。 |
资金使用财务报表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农民对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满意度 |
≥ |
90 |
% |
定量指标 |
≥90%,得满分;≥85%,得分90%;≥80%,得分80%;<80%,不得分。 |
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情况 |
(二)绩效考核办法
按照州级《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及《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照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考核。接受州级相关部门绩效考评与年度考核。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2023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