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2021年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项目专项资金实施方案

作者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李红祥 来源 :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12-23

项目属性:新建项目

项目名称:西双版纳州2021年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项目专项资金

项目实施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实施单位负责人及电话:谢志英  13578169185

 项目联系人及电话:李红祥  13887901753

 项目主管部门: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2021 325

  

按照《云南省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粮食生产、九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云南省2021年推进农药减量化工作要点,2021年云南省植保植检工作要点的相关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指导思想和原则

为了加强对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报、预防与控制、应急处置等防治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分类管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绿色防控。按照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技术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时向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按照“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总体要求,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严格检疫监管和阻截控制,有效遏制农作物病虫害孳生和蔓延,促进农民稳产增收确保我州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贸易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一)病虫害发生形式:西双版纳州地处云南省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州内全年可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也是热带水果、蔬菜、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作物的重要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生长繁殖。2020年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955.23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累计发生1073.54万亩次,累计防治801.34万亩次。

(二)项目建设优势:项目实施单位技术优势突出。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现有科技人员16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2人,同时,县、乡有一大批植保技术骨干。全州植保科技人员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多年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采取性诱剂、杀虫灯、生物农药等高效低毒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统防统治,加强统防统治工作。针对不同类别农作物总结形成了“抗病虫品种+清洁田园+杀虫灯(诱虫板)+航空植保+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抗病虫品种+种子包衣+诱捕成虫+低龄幼虫统防统治+航空植保集成技术”、“抗病虫品种+清洁田园+间套种+杀虫灯(诱虫板)集成技术”、“清洁茶(果)园+杀虫灯(诱虫板)+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等一系列集成配套技术。全州植保技术队伍稳定,科技人员技术理论成熟,项目实施具有良好队伍和理论基础。

三、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报、预防与控制、应急处置等防治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点,对每个监测点的害虫、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湿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理,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减少损失,粮食作物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经济作物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在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区,建立田间鼠情自动监测站1个,安装鼠害智能监测系统1台。结合各县已建设的鼠情自动监测点和人工调查点位,构建全州监测系统,准确分析全州鼠害发生情况,储备鼠害防控药剂“雷公藤甲素”350公斤,对鼠密度达到防控标准的农田进行及时灭杀。

(二)在景洪市、勐海县以玉米为主种植区,建立以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为主的自动监测点2个,安装性诱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2台。

(二)根据农作物种植关键时节,加强病虫害自动监测和人工调查的综合对比分析,配套病虫害调查工具箱3套,适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实地调查,加强监测、预报与防控,及时、准确上报云南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农作物重大病虫周报。

(三)针对红火蚁逐渐向农田扩散的现状,在景洪市火龙果种植基地建立红火蚁防控核心示范区1个,示范面积100亩,筛选目前防控效果比较好的杀蚁饵剂,每亩配套50元杀蚁饵剂,辐射带动防控1000亩。

(四)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户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控技术培训、宣传,培训人员110人次,编印病虫害彩图和防控技术资料1500份。

五、技术及建设方案

(一)建立农作物重大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一机多用)。利用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使用目标害虫性诱芯收集害虫信息汇总储存分析,将处理后的害虫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机上(电脑、手机)。对监测点的害虫、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湿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理,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鼠害智能监测。鼠害智能采集终端综合应用图像自动采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数据无线传输技术,动物分类学,生物信息学,几何形态学等多技术和学科,实现了鼠害数据采集,害鼠种类识别,害鼠数量统计,害鼠年龄结构、身体指标、群落结构分析。

(三)性诱害虫远程实时监测。在昆虫性诱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动计数、远程实时报传、数据分析等物联网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了害虫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害虫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四)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及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排查、普查、采样送检等)。

1、越冬虫源调查。严格按照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国标)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越冬虫源调查,开展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草地贪夜蛾等越冬虫源调查。

2、水稻、玉米重大害虫监测。开展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腔胞叶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生情况普查。

3、开展粘虫、福寿螺、鼠害等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指导。

4、开展植物检疫对象调查。开展果树实蝇、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稻水象甲,细菌性条斑病、香蕉枯萎病、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监测调查。

(五)红火蚁防控,选择干燥天气在红火蚁危害区蚁巢上洒施农药引诱剂,多次定量投放药剂,让红火蚁取食诱剂同时将诱剂带入巢穴诱杀红火蚁。

五、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预算总投资20万元,全部来源与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项目经费。根据《云南省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粮食生产、九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和《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资金支持环节如下(详见表1):

(一)专用设备购置费14.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1%。

1.采购鼠害智能监测系统1台,单价7万元/台,共投入7万元;

2.采购生物显微镜1台,单价1万元/台,共投入1万元;

3.采购性诱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2台,单价3万元/台,共投入6万元;

4.采购病虫害调查工具箱3套,单价0.14万元/套,共投入0.42万元;

(二)专用材料费2.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75%。

1.采购红火蚁防治药剂100亩,每亩投入40元,共投入0.4万元。

2、采购鼠害防治药剂“雷公藤甲素”350公斤,按照50元/公斤计算,共投入1.75万元元

(三)培训费0.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5%。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户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控技术培训、宣传,按每人每半天培训费50元计算,培训人员110人次共投入0.55万元。

(四)印刷费1.2万元,占项目总投入6%。

编印病虫害彩图和防控技术资料1500份,按单价8元/份计算,共投入1.2万元。

(五)差旅费0.88万元,占项目总投入4.4%。

主要用于项目实施组人员开展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调查与防控技术指导、病虫害监测防控培训学习等差旅费支出。60人次,按每人每天400元计算,22人次共投入0.88万元。

(六)其他交通费(含燃油费、过路过桥费、租车费、代驾费)0.8万元,占项目总投入4%。

主要用于下乡开展项目实施、指导工作用车租车费,按每车每天(次)1000元计算,共租用车辆8天(次)。

表1  项目投资预算表

明细项目

支出经济科目

数据/任务

计量单位

标准/单价(元)

资金规模

其中: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补助资金

测算依据

总计

 

 

 

 

200000

200000

1+2+3+4+5+6

1.专用设备购置费

 

 

 

 

144200

144200

 

鼠害智能监测系统

专用设备购置费

1

70000

70000

70000

市场询价

性诱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

专用设备购置费

2

30000

60000

60000

市场询价

生物显微镜

专用设备购置费

1

10000

10000

10000

市场询价

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专用设备购置费

3

1400

4200

4200

市场询价

2.专用材料费

 

 

 

 

21500

21500

 

红火蚁防治药剂

专用材料费

100

40

4000

4000

市场询价

鼠害防治药剂

专用材料费

350

公斤

50

17500

17500

市场询价

3.培训费

 

 

 

 

5500

5500

 

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技术培训

培训费

110

人次

50

5500

5500

西财行发﹝2014283

4.印刷费

 

 

 

 

12000

12000

 

彩图宣传资料印刷

印刷费

1500

8

12000

12000

市场询价

5差旅费

 

 

 

 

8800

8800

 

差旅费

差旅费

22

人次

400

8800

8800

西财行发〔2014〕155号、西财行发(2016)406号

6.其他交通费(含租车、燃油、过路过桥、车辆代驾费等)

 

 

 

 

8000

8000

 

项目实施租车

其他交通费

8

天/天次

1000

8000

8000

市场询价

六、项目建设期限及时间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从2021年1月至12月。具体时间进度安排为:

(一)项目准备阶段(2021年1-4月)

按照具体项目和任务,开展项目区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调查,编制上报项目申报表和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实施所需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1年4-11月)

2020年4-11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启动项目物资采购配套,建立核心示范区,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科学指导防治,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培训、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三)项目总结阶段(2021年11-12月)

总结项目经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项目档案,项目总结、绩效考核等,为下一年度工作做准备。

七、绩效指标

结合实际,设置数量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具体绩效目标见下表:

项目绩效指标

绩效类型

绩效标准

项目绩效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说明

建立田间鼠情自动监测点

数量指标

1

0

0

0

监测设备采购清单和监测点图片

性诱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点(个)

数量指标

2

1

0

0

监测设备采购清单和监测点图片

红火蚁防控核心示范面积(亩)

数量指标

≥100

≥90

≥80

<80亩

示范区物资补助花名册

技术培训(人次)

数量指标

≥110人次

≥90人次

≥80人次

<80人次

技术培训花名册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周报(期)

效益指标

≥18

≥15

≥13

<13期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周报表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调查(次)

效益指标

2

1

0

0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调查报告

农民群众满意度

满意度指标

≥90%

≥85%

≥80%

<80%

农民群众满意度调查表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指导防治,有效控制各类病虫害发生和蔓延,减少危害损失。 粮食作物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按照全州粮食总产量48.08万吨计算,可减少粮食损失2.4万吨,平均按照2元每公斤计算,一年可减少损失4800万元。

(二)生态效益

随着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启动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科学监测预防和控制,及时指导在最佳时机用药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控制传播蔓延,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三)社会效益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的病虫测报,可以增强防治病虫害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更加经济、安全、有效。病虫测报工作所积累的系统资料,可以为进一步掌握有害生物的动态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最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植物疫情监管,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提高社会认知度,增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良好氛围。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成立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领导小组,由站长任组长,分管测报副站长为副组长,其他人员为项目组成员。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同时建立严格的项目监督制度,确保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二)强化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加强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项目管理

项目按照省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督促项目落实。

(四)强化绩效监管

严格执行云南省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组织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跟踪、绩效自评等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相关专项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和工作总结等归档。

(五)强化宣传引导

1、加强信息发布。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广泛发布病虫信息和防控技术,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开展病虫防治积极性。

2、加强防治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科学防治和安全用药,严防高温高湿作业生产性中毒和药害事故发生。关键时期开展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技术落实到田。

3、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重点监测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检疫性等重大病虫疫情为重点,在重大病虫的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采取定点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测力度,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2020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