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项目专项资金实施方案

作者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李红祥 来源 :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12-23

项目属性:新建项目

项目名称: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项目专项资金

项目实施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实施单位负责人及电话:谢志英 13578169185

项目联系人及电话:李红祥 13887901753

项目主管部门: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2021 56

 

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和蝗虫在西双版纳州暴发危害,保障粮食及农业生产安全,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一批)的通知》(云财农〔202155号)和《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印发2021年重大迁飞性害虫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云植函〔20217号)等文件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指导思想、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压实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制,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抗灾夺丰收思想,强化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和蝗虫发生动态,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全面监测、全力扑杀,标本兼治、务求实效,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和蝗虫暴发成灾,坚决打赢“虫口夺粮”保丰收攻坚战,促进农民稳产增收,确保我州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贸易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

1.“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原则。坚持抓早抓小,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草地贪夜蛾和蝗虫发生初期和零星发生时即得到发现和处置,避免出现虫量剧增、危害范围急剧扩大的恶劣局面。充分发动群众,科学指导农户开展群防群治和应急防治,全力遏制其蔓延危害。

2.区域治理和科学防控原则。强化属地管理,周年监测发生动态,科学防控,严防草地贪夜蛾和蝗虫为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阻杀境外迁入虫源、控制迁出虫源”为重点,力争做到迁入虫源“迁入一批,消灭一批,不扩散危害农作物”,州内本地虫源不起飞、不扩散、农作物危害不成灾,全力夺取粮食丰收,有效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和土壤肥料工作站是一个财政全额拨款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是一个专门从事农业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工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的公益性机构;是全国病虫区域测报站点之一,承担着国家和省级测报任务,在辖区内和边境一线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植物疫情监测预警、防控和阻截带建设,及时发布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农药和肥料“减量”技术推广与培训等工作。现有在职职工16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5人,助理农艺师2人。

(二)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在全州。西双版纳州地处云南省南部,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不仅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适宜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全州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966.3千米,约占全省国境线的四分之一,是境外虫源迁入的前沿,也是境内部分病虫害的虫源地。在州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州县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查看虫情,通过组织开展群防群治、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2020年草地贪夜蛾和蝗虫防治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因监测设备不足、防控难度大,群众认识不足等,工作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出口贸易、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稳定构成威胁,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三、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

开展对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与蝗虫的监测与预报、预防与控制、应急处置等防治活动及其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草地贪夜蛾与蝗虫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培训300人;资金执行率达100%,资金使用没有违规违纪问题;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草地贪夜蛾:玉米小喇叭口期被害株率控制在10%以下;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控制在20%以下;孕穗期被害穗率控制在10%以内。应急防控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化学农药使用持续减量化。

黄脊竹蝗: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原则,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采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无人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应急防控,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有效控制黄脊竹蝗迁飞扩散,将农作物危害损失降至最低。

沙漠蝗:及时监测沙漠蝗迁入我国动态,一旦发生迁入应控制在边境地区,边境地区沙漠蝗迁入风险点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重发区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确保不二次飞向内陆扩散。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开展对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与蝗虫的监测与预报、预防与控制及技术指导,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1.草地贪夜蛾: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原则,突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着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按照农业农村部“三区四带”防控部署要求,在全州3个边境县(澜沧江流域)布设高空灯、性诱桶筑牢迁入阻截带。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诱杀和化学防控技术与措施,抓住关键防控时期“防早防小”,持续压低虫口基数,严防大面积扩散,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完成应急防控0.8万亩。

2.蝗虫:按照“御蝗于境外,杀虫于蝻期”的思路,主动预防、内外结合、分区施策、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全面排查蝗灾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完成监测与防控0.3万亩。

(二)组织本区域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户开展草地贪夜蛾与蝗虫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宣传培训等服务,从而提高群众自防意识,群防群治。计划培训人员300人次。

 五、技术及建设方案

(一)全面监测预警。做好高空监测、性诱监测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研判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警报,及时报送草地贪夜蛾与蝗虫发生动态及防治进展。

()生态调控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技术,提高玉米耐害性,科学选择抗病虫玉米品种,在主要迁入通道口采取替代种植。同时,在玉米地可间作套种豆类、瓜类或种植对害虫具有驱避性的植物和天敌诱集植物,减少草地贪夜蛾虫量。

()理化诱控措施。充分利用草地贪夜蛾与蝗虫的趋化性、趋光性等特性,采用性诱剂、杀虫灯、食诱剂等多种方式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种群数量,减少产卵量,压低种群基数,减轻危害。沿边境3县性诱桶布设防控阻截带。

()高空灯防控措施。在草地贪夜蛾主要入境地区加强高空防控带建设,各县市要按照农业部“三区四带”建设要求,补足高空灯布设,织密高空阻击网,沿边境3县每县高空灯布设不少于10台,减少草地贪夜蛾入侵数量,减轻防控压力。

(五)生物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岛甲腹茧蜂、缘腹绒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和蠼螋、猎蝽、花蝽、蜘蛛、蚂蚁、草蛉等捕食性天敌,积极开展人工释放天敌昆虫技术。在低龄幼虫期,因地制宜选择生物农药,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喷施或撒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与蝗虫种群数量。

(六)化学防治措施。根据应急防控需要,按照“防早防小”原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按照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目录,结合实际指导农民科学选药、轮换用药、交替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既要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和蝗虫危害,更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积极开展颗粒撒施、拌土撒施和拌种等方式的防控技术。

  六、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一批)的通知》(云财农〔202155号),项目资金30万元,全部来源于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主要用于草地贪夜蛾和蝗虫监测和防控。资金支持环节如下:

(一)专用材料费(279000元,占93%

1.草地贪夜蛾诱捕器:3500×35/=122500元;

2.草地贪夜蛾诱芯:3500×13/=45500元;

3.多杀·茚虫威(8g/包)2000×6元/包=12000元;

4.绿僵茵(40mL/瓶):3000×20/=60000元;

5.苦参碱(100mL/瓶):2600×15/=39000元;

(二)培训费(15000元,占5%

6.技术培训费:300×50/=15000元;

(三)差旅费(6000元,占2%

7.下乡指导差旅费:15人次×400/人次=6000元。

                               项目资金支出预算

明细项目

支出经济
科目

数据/任务

计量单位

标准/单价(元)

资金规模

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测算依据

总计

 

 

 

 

300000

300000

 

草地贪夜蛾诱捕器

专用材料费

3500

35

122500

122500

询价

草地贪夜蛾诱芯

专用材料费

3500

13

45500

45500

询价

多杀·茚虫威

专用材料费

2000

6

12000

12000

询价

绿僵茵

专用材料费

3000

20

60000

60000

询价

苦参碱

专用材料费

2600

15

39000

39000

询价

技术培训费

培训费

300

50

15000

15000

西财行发﹝2014283

下乡指导差旅费

差旅费

15

人次

400

6000

6000

西财行发
2014155

七、 项目建设期限及时间进度安排

(一)项目启动阶段

20215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

20215-12月,开展草地贪夜蛾和蝗虫监测与防控的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三)项目总结阶段

202112月,收集汇总整理项目资料,建立项目台账档案,进行绩效跟踪评价和总结。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全州全力防控草地贪夜蛾和蝗虫境外迁入虫源,减少迁出虫源数量,减轻迁飞过渡区防控压力。通过项目实施,完成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8000亩,蝗虫监测防控3000亩,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和蝗虫暴发成灾,综合防控效果达80%以上,将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以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全面监测、精准预报、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绿色科学防控等理念和技术的普及推广,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化学农药使用持续减量化,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三)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能够在边境一线形成阻截带,减少草地贪夜蛾和蝗虫向境内扩散蔓延危害;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草地贪夜蛾和蝗虫,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基本识别特征,掌握防治技术,特别是认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成立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项目专项资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全州防控工作,组织研究提出防控措施,督导各地落实防控任务和要求。由站长任组长,分管副站长为副组长;其他在职人员为项目组成员,纳入监测防控指导技术服务组,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同时建立严格的项目监督制度,确保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二)强化属地责任。应对外来突发重大生物灾害,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防控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部门协调的投入保障机制,抓好目标确定、组织动员、统筹资源、监测防治、督导检查等工作。

(三)强化联防协作。应对跨区域迁飞性害虫,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区域联防的联防联控机制。上下协调行动,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及时通报虫情,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四)强化信息调度。州县乡各级农业部门和监测站点明确专人负责,按照信息报送制度,通过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平台及时准确填报虫情,确保信息畅通、实时共享。实时报送防治进展,通报重大活动及存在问题。

(五)强化督导检查。适时组织项目督导指导组,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资金、人员和措施落实到位,指导各地适时开展防治。对监测防控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严肃追责问责。

(六)强化宣传普及。组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客观报道发生危害情况,及时宣传草地贪夜蛾和蝗虫防控好经验和做法。组织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编印识别挂图和防治手册,下发到发生区域乡村和农药经营门店,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害虫的发生危害习性、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可防可控信心。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炒作误导,消除社会恐慌。

(七)科学指导防控。各级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科学、高效的防控技术措施,确保不贻误防控时机。

十、绩效考核

(一)绩效考核办法

按照《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一批)的通知》(云财农〔202155号),对照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考核,接受中央、省、州相关部门绩效考评与年度考核。

(二)绩效目标

项目绩效指标

绩效类型

绩效标准

项目绩效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面积

数量指标

0.8万亩

0.8≥0.7万亩

0.7≥0.5万亩

0.5万亩

总结、绩效考核

蝗虫监测防控面积

数量指标

0.3万亩

0.3≥0.25万亩

0.25≥0.15万亩

0.15

万亩

总结、绩效考核

培训人员

数量指标

≥300

300人,≥250

250人,≥150

150

培训花名册

下乡指导人次

数量指标

≥15人次

15人次,≥13人次

13人次,≥8人次

8人次

下乡差旅统计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防治处置率

质量指标

95%

95%≥85%

85%≥65%

65%

调查分析数据

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

质量指标

≥90

90≥80

80≥60

60

调查分析数据

蝗虫防治处置率

质量指标

≥90

90≥80

80≥60

60

调查分析数据

黄脊竹蝗防治效果

质量指标

80%

80%≥70%

70%≥60%

60%

调查分析数据

沙漠蝗防治效果

质量指标

95%

95%≥85%

85%≥65%

65%

调查分析数据

沙漠蝗迁入风险点监测覆盖率

质量指标

100%

100%≥90%

90%≥70%

70%

调查分析数据

资金执行率

质量指标

100%

100%≥90%

90%≥70%

70%

资金使用数据

项目完成时间

时效指标

2021年内完成

---

---

2021年内未完成

总结、绩效考核

危害损失率

效益指标

5%

5%,≤8%

8%,≤15%

15%

调查分析数据

资金使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效益指标

0

1

2

≥3

资金使用数据

满意度

可持续影响指标

≥90

90≥80

80≥60

60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