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窗口>>政务公开>>
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红火蚁防控专项资金实施方案
作者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李红祥 来源 :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12-23
项目属性:新建项目
项目名称: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红火蚁专项防控专项资金
项目实施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实施单位负责人及电话:谢志英13578169185
项目联系人及电话:李红祥 13887901753
项目主管部门: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2021 年9月13日
为了有效控制红火蚁蔓延危害,保护西双版纳州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充分发挥红火蚁防控专项资金作用,根据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局《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农农发〔2021〕3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海关云南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云农种药〔2021〕9号)、《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三批)的通知》(云财农〔2021〕152号)、《2021年云南省红火蚁防控专项资金使用实施方案》和《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加强农业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云植〔2021〕4号)以及州农业农村局的工作安排,结合本州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部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标本兼治”防控策略,密切关注红火蚁发生动态,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全面监测、全力扑杀,标本兼治、务求实效,有效遏制红火蚁暴发成灾,确保我州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实施原则
1.分类指导和区域治理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属地管理,严格植物检疫监管,周年监测发生动态,持续做好农业农村生活区监测,重点抓危害程度重、风险高的区域治理。
2.科学防控和标本兼治原则。坚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红火蚁发生初期和零星发生时即得到发现和处置,避免出现虫量剧增、危害范围急剧扩大的恶劣局面。充分发动群众,科学防控,科学指导农户开展群防群治和应急防治,全力遏制其蔓延危害,严防红火蚁为害人体健康,有效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二、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是一个财政全额拨款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是一个专门从事农业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工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的公益性机构;承担着国家和省级测报任务,在辖区内和边境一线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植物疫情监测预警、防控和阻截带建设,及时发布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农药和肥料“减量”技术推广与培训等工作。现有在职职工17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2人。
(二)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区域为勐海县和勐腊县。西双版纳州地处云南省南部,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不仅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适宜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生长繁殖。据调查,2014年景洪市发现红火蚁,2015年勐腊县发现红火蚁,2020年勐海县发现红火蚁。2021年调查,勐海县红火蚁发生涉及勐海镇、打洛镇、勐遮镇、勐宋乡和格朗和乡5个乡镇;勐腊县发生涉及勐腊镇、勐捧镇、勐满镇、勐伴镇、勐仑镇、磨憨镇、关累镇、瑶区乡和象明乡9个乡镇,红火蚁呈扩散蔓延趋势。因监测调查不足、群众不认识、发生区域广和防控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红火蚁防控工作未能全面开展,全州防控形势严峻。
三、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
通过全面综合治理,将农田发生四、五级作为防控重点,发生程度普遍降至三级以下,对新发生、零星发生或面积较小且相对独立的发生点进行根除,有效遏制红火蚁疫情扩散蔓延,持续压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明显缩小疫情发生面积。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设立监测网点
完善红火蚁疫情监测预警体系,抓好监测网络规划和建设,科学布设监测点。拟在勐海县和勐腊县设立监测点38个,每个发生乡镇设立2个监测点,发生风险高的乡镇设立2个监测点(勐腊县易武镇、勐海县勐混镇和勐满镇),其他未发生乡镇设立1个监测点。定期收集、分析、报告监测信息,准确掌握疫情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和发展动态,及时上报疫情,发布预警信息。
(二)实施防控治理
在红火蚁防控关键时期,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对农田、农村居住地、村道等公共区域以及危害程度重、风险较高的场所,集中力量进行防控。在人力物力允许的条件下,对农村周边地区、分散农田、山坡地等风险相对较小的区域开展防控。
(三)开展防控示范
勐海县和勐腊县各建立一个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500亩,采取购买专业化防控服务的方式建立防控示范区,综合开展识别、危害和防控技术示范和培训,示范带动群众全面提高防控意识和防控水平,发动群防群治,将红火蚁以政府防控为主,逐步引导为种植户、农民、群众自主防控为主的全民共同防控局面。
(四)开展技术培训
州、县、乡三级组织层层培训,开展红火蚁识别、危害和防控技术培训。州级全年完成培训5场次,分别对勐海县和勐腊县县乡两级基层人员进行1次专题培训,每县1场次40人共2场次80人,另配合县乡两级开展农民培训不少于3场次,每场次按50人计算计划培训150人。县植保部门和乡镇农业中心要对乡镇农技员和村民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发生区和高风险区的乡镇、村民至少培训一次。
(五)开展防控宣传。
要广泛开展宣传,重点针对种子苗木繁育种植企业和个人,严禁调运红火蚁应施检植物及其产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红火蚁识别和防控技术挂图、组织现场观摩和在当地电视台或网络平台等主流媒体进行1次宣传报道等方式,将红火蚁识别、防控和防护救治等知识普及推广到千家万户。印发宣传资料3000份。
五、技术及建设方案
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持防控与阻截并重,在发生区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毒饵法、灌巢法、灭巢法等防控方法,降低种群密度,压低扩散虫源。同时,采取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一)监测
按照《GB/T 23626-2009 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开展疫情监测,监测范围及要点如下。
1.监测区域
未发生区,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如连通疫情发生区的交通道路沿线、近年来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风险物品(包括草皮等绿化植被、栽培介质、回收废品、运载工具等)的地区,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
发生区,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区边缘地带,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2.监测地点类型
重点监测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废品回收加工场、高尔夫球场、货场以及可能调入绿化植被、回收废品、木材、肥料等的场所。
3.监测时期
最佳监测时期为气温在20℃~32℃的时间段,各地可根据当地气温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4.监测方法
(1)未发生区,以访问调查、踏查为主。
访问调查:1)访问医务人员、居民等,了解当地是否出现过蚂蚁叮蜇伤人事件;2)向当地农事操作人员及绿化植被维护人员了解,是否看见地面有隆起的蚁巢;3)向当地管理人员了解,近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每个社区或行政村随机访问调查10人以上,记录可疑蚁害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对访问调查过程发现的可疑地点进行重点踏查。
踏查:结合访问调查结果进行,在调查区域内察看或用铁丝等拨开障碍物观察有无可疑的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铁丝等插入蚁丘5~10 cm,观察是否有蚁群迅速出巢并表现出攻击行为的现象。采集蚂蚁标本进行现场鉴定或送室内鉴定。
(2)发生区,以访问调查、踏查以及诱饵诱集法为主。
1)以访问调查、踏查为主,明确发生范围监测。
2)诱饵诱集法,采取诱饵和监测瓶诱集计数,明确发生动态监测。
诱饵制作及用量:用新鲜的火腿肠作为诱饵,将火腿肠切成约1 cm厚、2 cm直径的薄片,放入专用或自制的监测瓶中,并固定在地面进行诱集。
监测瓶放置使用:监测瓶的放置应覆盖发生区内所有的村庄或社区,每个村庄或社区在各种类型场所设置3个以上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监测瓶,监测瓶应尽量放置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瓶间相距10 m。对于条状的区域(如绿化带)则每10 m左右放置1个监测瓶。将监测瓶置于地面30 min后,收集诱集到的蚂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成标本。
(二)防控
按照《GB/T 17980.149-2009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和《NY/T 2415-2013 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开展防控工作,主要采用点面结合、诱杀为主的技术,选择合适药剂进行防治,要点如下。
1.防控适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每年开展2次全面防控。第一次防治在春季红火蚁婚飞前或婚飞高峰期进行,第二次全面防治选择在夏、秋季气候条件适宜时进行。
2.防控技术
(1)毒饵诱杀法
将缓效杀虫剂和玉米粒、豆油等蚁类食物引诱材料混合制成毒饵,或者使用配制好的成品蚁药,要点如下。
1)点施毒饵。红火蚁发生程度在二级及以下的发生区,可使用点施毒饵法防治单个蚁巢。将毒饵环状或点状投放于蚁巢外围50 cm~100 cm处,对所有可见的活蚁巢进行防治。根据活蚁巢大小和毒饵制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20~50 cm的蚁巢使用商品标签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当蚁巢直径明显大于50 cm或小于20 cm时,增加或减少1/2毒饵用量。
2)撒施毒饵。红火蚁发生程度在三级及以上的发生区,可在整个发生区均匀撒施毒饵进行防治。根据活蚁巢密度、诱饵法监测到的工蚁密度和毒饵制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1 hm2面积最低用量是防治单个活蚁巢的推荐用量中间值的100倍左右。
3)补施毒饵。根据防控效果,在使用毒饵防控红火蚁2周后,对活蚁巢与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再次施用毒饵进行防治,慢性毒性的药剂可在3个星期后补施。在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及其附近小区域内采用点施的方法撒施毒饵。毒饵用量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4)综合施用。在红火蚁严重发生的区域,活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时可采用防治单个蚁巢和整个区域相结合的综合施用法,并适当加大毒饵用量。
(2)药液灌巢法
使用药液灌巢法处理单个蚁巢。将药剂按照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中心,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形成一个药液带,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到蚁巢底部。根据蚁巢大小确定药液用量,保证充分湿润全部蚁巢。
(3)粉剂灭巢法
只能用于防治较明显蚁巢,不适合防治散蚁、不明显蚁丘。在气温高于15℃使用。施药时先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使用量根据蚁巢大小和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直径为20~40 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 cm或大于40 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应破坏蚁巢地面以上大于或等于1/3 的部分(蚁丘),温度越低破坏蚁巢程度应越大。撒药要细致、快速,务必使药粉尽量多地粘到蚂蚁身上,避免在下雨、地面湿润、风力较大时施药。
(4)调出物品的化学药剂除害方法
种苗、花卉、草坪(皮)等。红火蚁发生区种苗、花卉、草坪(皮)等物品调出前均须经触杀性药剂浸渍或灌注处理至完全湿润。
垃圾、肥料、栽培介质、土壤等。红火蚁发生区垃圾、肥料、栽培介质、土壤等物品调出时须施放颗粒剂进行处理,药剂有效成分占总体积0.001%~0.0025%,施药后搅拌均匀并洒水使物品湿润。
(三)使用药剂
截至2021年4月,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治的农药制剂有45种,其中饵剂36种,粉剂7种,可湿性粉剂1种,乳油1种。制剂采用的有效成分包括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氟蚁腙、呋虫胺、多杀霉素、毒死蜱、吡虫啉、氟虫腈等8种,其中,根据农业部公告第1157号,氟虫腈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除外)。
(四)注意事项
1.天气条件。应在无风到微风天气情况下使用粉剂。在晴天,气温为21~34℃或者地表温度为22~36℃,地面干燥时投放毒饵;洒水后、雨天及下雨前12 h内不能投放。
2.操作。勿将毒饵与其它物质(如肥料)混合使用,并保持毒饵新鲜干燥。使用药液灌巢法时在灌巢前不要扰动蚁丘。
3.安全保护。防治技术实施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养蜂区、养蚕区等使用农药防控红火蚁时注意选择药剂种类,避免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
六、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三批)的通知》(云财农〔2021〕152号),项目资金90万元,来源于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主要用于勐海县和勐腊县红火蚁的监测和防控。涉及集中采购目录的,按集中采购办理;集中采购目录中没有的,按单位内控制度,按“采购公告、会议评审、结果公示、签订合同、物资验收和付款”程序进行采购办理。资金支持环节如下:
(一)专用材料费(64.2万元,占71.33%)
采购红火蚁防控药剂(茚虫威、氟蚁腙·茚虫威、氟蚁腙·多杀霉素、呋虫胺)4种,采购金额小计67.6万元
茚虫威(100克/包、0.1%饵剂):28375包×8元/包=227000元;
氟蚁腙·茚虫威(100克/包、1.45%+0.15%饵剂):10000包×13.5元/包=135000元;
氟蚁腙·多杀霉素(100克/包、0.98%+0.02%饵剂):10000包×12元/包=120000元;
呋虫胺(100克/包、0.1%饵剂):20000包×8元/包=160000元。
(二)第三方委托业务费(23万元,占25.56%)
1000亩×230元/亩=230000元;
(三)宣传资料印刷费(2.4万元,占2.67%)
3000张×8元/张=24000元
(四)县乡基层人员培训费(半天)(0.4万元,占0.44%)
80人×50元/人=4000元
项目资金支出预算
明细项目 |
支出经济 |
数据/任务 |
计量单位 |
标准/单价(元) |
资金规模 |
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
测算依据 |
总计 |
|
|
|
|
900000 |
900000 |
|
茚虫威 |
专用材料费 |
28375 |
包 |
8 |
227000 |
227000 |
询价 |
氟蚁腙·茚虫威 |
专用材料费 |
10000 |
包 |
13.5 |
135000 |
135000 |
询价 |
氟蚁腙·多杀霉素 |
专用材料费 |
10000 |
包 |
12 |
120000 |
120000 |
询价 |
呋虫胺 |
专用材料费 |
20000 |
包 |
8 |
160000 |
160000 |
询价 |
宣传资料印刷费 |
印刷费 |
3000 |
张 |
8 |
24000 |
24000 |
询价 |
第三方委托服务费 |
委托服务费 |
1000 |
亩 |
230 |
230000 |
230000 |
询价 |
县乡基层人员培训费 |
培训费 |
80 |
人 |
50 |
4000 |
4000 |
西财行发﹝2014﹞283号 |
七、项目建设期限及时间进度安排
(一)项目启动阶段
2021年9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
2021年10-12月,开展红火蚁监测与防控的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三)项目总结阶段
2021年12月,收集汇总整理项目资料,建立项目台账档案,进行绩效跟踪评价和总结。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全州全力防控红火蚁,通过项目实施完成勐海县和勐腊县红火蚁防控1万亩,红火蚁疫情处置率达90%,减少红火蚁造成的损失。
(二)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以全面监测、精准用药、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科学防控等理念和技术的普及推广,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保护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保障农业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提升农民群众红火蚁应急处置和防控能力,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达85%以上;项目资金使用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担负并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控主体责任,成立2021年红火蚁监测与防控专项资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测报技术指导组和防控技术指导组。实行责任制管理,分块负责,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1.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谢志英
副组长:李红祥
成 员:王彬、石兆云、赵永祥、彭文君、段超、谭元花。
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管理和项目物资采购等。
2.测报技术指导组
组长:石兆云
成员:王彬、李朝疆、苏文彬、贾丽红、李艳萍、谭元花、彭文君。
负责红火蚁的监测调查、测报技术研究及培训、预报预警和监测信息统计上报等。
3.防控技术指导组
组长:李红祥
成员:谢志英、赵永祥、段超、胡文东、李光辉、王秀华、张麟、何跃。
负责红火蚁的防治、防治技术推广与培训、防治统计及信息上报等。
(二)加强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农发〔2019〕69号)等文件规定,加强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项目管理和督导
按照《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农业项目管理办理(暂行)的通知》(西农发〔2018〕89号)等文件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督促项目落实。适时组织红火蚁防治督导指导组,赴重点发生区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资金、人员和措施落实到位,指导各地适时开展防治。
(四)加强项目绩效管理
严格按照《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规定,牢固树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项目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西农发〔2019〕69号)文件要求,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组织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跟踪、绩效自评等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相关专项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和工作总结等归档。
(五)强化培训指导
采取室内培训、现场会、宣传册等形式,普及红火蚁识别和防控知识,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技术,提高防治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同时在防治关键时期,组派技术人员深入重点区域、防控一线,开展巡回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水平。
(六)强化宣传引导
组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客观报道红火蚁发生危害情况,及时宣传红火蚁防控好经验和好做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防止炒作误导,避免公众产生恐慌。
十、绩效考核
(一)绩效考核办法
按照《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第一批)的通知》(云财农〔2021〕55号),对照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考核,接受中央、省、州相关部门绩效考评与年度考核。
(二)绩效目标
项目绩效指标 |
绩效类型 |
绩效标准 |
项目绩效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
说明 |
|||
优 |
良 |
中 |
差 |
||||
红火蚁防控示范面积 |
数量指标 |
≥1000亩 |
<1000亩,≥900亩 |
<900亩,≥700亩 |
<700亩 |
优 |
委托服务考核 |
红火蚁监测防控面积 |
数量指标 |
≥1万亩 |
<1万亩,≥0.9万亩 |
<0.9万亩,≥0.7万亩 |
<0.7 万亩 |
中 |
统计分析 |
培训人员 |
数量指标 |
≥80人 |
<80人,≥70人 |
<70人,≥60人 |
<60人 |
优 |
培训花名册 |
用于农业生产救灾相关支出的比例 |
质量指标 |
100% |
<100%,≥90% |
<90%,≥70% |
<70% |
优 |
资金使用数据 |
严格执行资金预算管理 |
成本指标 |
100% |
<100%,≥90% |
<90%,≥70% |
<70% |
优 |
资金使用数据 |
及时拨付救灾资金 |
时效指标 |
100% |
<100%,≥90% |
<90%,≥70% |
<70% |
优 |
资金使用数据 |
红火蚁应急处置率 |
经济效益指标 |
≥90% |
<90%,≥80% |
<80%,≥60% |
<60% |
优 |
调查分析数据 |
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 |
社会效益指标 |
有效遏制 |
--- |
--- |
未遏制 |
优 |
调查分析数据 |
资金使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
社会效益指标 |
0 |
1 |
2 |
≥3 |
优 |
资金使用数据 |
红火蚁应急处置防控能力 |
可持续影响指标 |
提升 |
--- |
--- |
未提升 |
优 |
问卷调查 |
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 |
满意度指标 |
≥85% |
<85%,≥75% |
<75%,≥60% |
<60% |
优 |
问卷调查 |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2021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