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专项经费实施方案

作者 :石兆云 来源 :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05-25

              项目属性:新建项目

              项目名称: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专项经费

              项目实施单位:西双版纳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

              实施单位(科室)负责人及电话:谢志英 13578169185

              项目联系人及电话:李红祥 13887901753

              项目主管部门: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202012 20

 

 

 

 

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专项经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为了加强对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报、预防与控制、应急处置等防治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分类管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绿色防控。按照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技术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时向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报告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按照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总体要求,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严格检疫监管和阻截控制,有效遏制农作物病虫害孳生和蔓延,促进农民稳产增收确保我州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贸易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版纳州地处云南省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州内绝大部分区域全年可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也是热带水果、蔬菜、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不仅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适宜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生长繁殖,为农作物病虫害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就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草地贪夜蛾、迁飞性蝗虫、粘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重大病虫;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就更较为普遍;危险性检疫对象红火蚁、香蕉枯萎病、扶桑绵粉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等也日趋严重,危害面积逐年扩大,致使我州成了病虫害的虫源地和毒源地。对农业生产、出口贸易、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稳定构成威胁,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三、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

    开展对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报、预防与控制、应急处置等防治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开展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预报、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导上报云南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农作物重大病虫周报》18期。

    (二)组织本区域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户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技术(综合性)培训宣传等服务,从而提高群众自防意识,群防群治。

五、技术及建设方案

    (一)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重大病虫害及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排查、踏查、普查、采样送检等)。

        1、越冬虫源调查(一类农作物重大病虫)。严格按照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国标)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越冬虫源调查,在全州每个县(市)联合植保部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各开展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草地贪夜蛾等越冬虫源调查。调查时间20212月中、下旬和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2农作物、经济作物重大害虫监测。水稻稻飞虱在主害前一代若虫二、三龄盛期查一次,主害代防治前后各查一次。每次成虫迁入峰后,立即普查1次田间成虫迁入量;水稻稻纵卷叶螟卵、幼虫种群消长、发育进度及叶片受害程度普查调查。选取不同生育期和好、中、差3种长势的主栽品种类型田,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查10点,每点2丛,调查有效卵、寄生卵、干瘪卵、卵壳和各龄幼虫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玉米腔胞叶斑病、玉米锈病等,粘虫、福寿螺等,经济作物发生情况调查和防治技术指导

         3农业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监管。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果树实蝇、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稻水象甲,细菌性条斑病、香蕉枯萎病、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

    (二)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宣传等活动

五、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最好附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表)

项目投入3万元资金筹措来源于州本级部门预算资金,主要是专用材料培训、宣传材料复印、差旅费、其他交通费(含燃油、过路过桥、租车)等。

六、项目建设期限及时间进度安排

    (一)项目启动阶段

         20211~3月,召开会议,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细化项目实施方案,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开展监测物资采购等涉及项目的相关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

20211~11月,按项目实施方案如期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科学指导防治,宣传培训、资料收集整理等各项工作,涉及分担项目的人员对项目的进度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负责人定期和不定期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三)项目总结阶段

202111~12月,资料收集整理,完善项目档案,总结交流查找不足,绩效评价等。

、绩效指标

(一)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表

指标类型(一、二级指标)

指标类型(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评(扣)分标准

指标内容

产出指标

-

数量指标

发放宣传资料

400

定量指标

400份优秀,≥320份良好, ≥240份合格,<240份不合格。

实施方案,发放图片资料。

产出指标

-

时效指标

按时上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周报及各种临时性报表

18

定量指标

≥18期优秀,<18期不合格。

  上报情况记录

产出指标

-

质量指标

派出高级以上专技人员10人次

10

人次

定量指标

≥10人以上优秀,9-8人良好,6-7人合格, 6人以下不合格。

下乡记录

完成农作物重大病虫调查情况总结分析材料2份,撰写本项目总结材料1份

3

定量指标

≥完成3份优秀,完成3份优秀;完成调查情况总结分析1份,项目总结材料1份合格;<以上不合格。

开展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螺害系统监测、普查、踏查、巡查、采样送检、有害生物防控及技术指导等。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对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问卷

60

定量指标

≥80% 优秀,79-70% 良好,69-60%合格, ≤59% 不合格。

群众满意度调查表情况

    (二)绩效考核办法

按照《西双版纳州财政局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西财监绩发〔202035 )文件和实施方案,对照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考核,接受相关部门绩效考评与年度考核。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指导防治,有效控制各类病虫害发生和蔓延,减少危害损失 

    (二)生态效益

随着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启动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科学监测预防和控制,及时指导在最佳时机用药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控制传播蔓延,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三)社会效益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的病虫测报,可以增强防治病虫害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更加经济、安全、有效。病虫测报工作所积累的系统资料,可以为进一步掌握有害生物的动态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最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植物疫情监管,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提高社会认知度,增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良好氛围。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成立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专项经费领导小组,由站长任组长,分管测报副站长为副组长,其他人员为项目组成员。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同时建立严格的项目监督制度,确保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二)强化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农发〔201969号)等文件规定,加强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项目管理

项目按照《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农业项目管理办理(暂行)的通知》(西农发〔201889号)等文件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由唐志敏副站长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督促项目落实。

(四)强化绩效监管

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西农发〔201969号)文件要求,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组织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跟踪、绩效自评等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相关专项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和工作总结等归档。

(五)强化宣传引导

1、加强信息发布。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广泛发布病虫信息和防控技术,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开展病虫防治积极性。

2、加强防治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科学防治和安全用药,严防高温高湿作业生产性中毒和药害事故发生。关键时期开展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技术落实到田。

3、加强病虫监测预警。重点监测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检疫性等重大病虫疫情为重点,在重大病虫的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采取定点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测力度,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