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2021年西双版纳小耳猪品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 :蒋晓云 来源 :西双版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05-24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名称:2021年西双版纳小耳猪品牌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西双版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

实施单位(科室)负责人及电话:刘建平13988177479

项目联系人及电话:蒋晓云 18908819622

项目主管部门: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15日

 

 

 

西双版纳州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站2021年西双版纳小耳猪品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指导思想、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为进一步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与使用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形象的有效途径。项目根据国发〔2008〕18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西政发〔2017〕31号《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西政发〔2016〕68号《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州战略的意见》、西政办发〔2012〕26号《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实施商标战略奖励办法的通知》、西市监函〔2020〕131 号《西双版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兑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奖励的意见》,做好西双版纳小耳猪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工作,促进我州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以促进我州经济发展为核心,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持续发展能力。牢固树立商标品牌服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适应市场多样化、高端化需求,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传播,大力提升西双版纳州小耳猪品牌市场竞争力,创建具有云南高原特色、西双版纳州区域特色的品牌形象。

——坚持品牌引领。以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竞争力,立足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的定位,推动“西双版纳产品”向“西双版纳品牌”转变。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编制10人,实有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主要职责是负责推广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承担畜禽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与技术指导负责畜牧业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负责热带牧草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指导全州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工作。

(二)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及建设条件

西双版纳小耳猪中心产区在西双版纳境内,是云南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属华南型,产于云南省南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地区,经当地先民长期驯化、选育而形成,并以其耳小特征命名。该猪具有体型短小、耳直立而灵活,全身丰满,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肉质具有鲜、香、嫩、糯的风味特点。1980年我州开始西双版纳小耳猪品种保护工作,农业部1995年确定西双版纳州种猪场为国家级小耳猪保种场,2000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2年农业部畜禽品种保护名录662号公告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1年荣获云南省“六大名猪”称号。西双版纳小耳猪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冠以地域名称的猪种之一,是我州较有特色的生猪养殖品种。根据业务部门统计,目前,西双版纳州小耳猪全州存栏达7.85万头,占全州生猪存栏数的18%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勐旺乡、勐养乡、景哈乡、基诺乡、嘎洒镇、勐龙镇,勐海县的西定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宋乡、勐阿乡,勐腊县的象明乡、易武乡、瑶区乡、尚勇乡等村寨,是当地的山区农户饲养的主要品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消费市场向优质安全转变。充分利用西双版纳小耳猪资源优势开发出西双版纳名、特、优畜产品已成为市场需求的主导方向。因此,实施该项目非常必要。

三、项目实施任务和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我州商标战略的实施,做好西双版纳小耳猪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工作,促进我州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西双版纳小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注册1件,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西双版纳小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申报注册“西双版纳小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

五、技术及建设方案

 

六、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入5万元,由州级财政资金支持。(资金测算依据来源于市场询价)

明细项目

支出经济科目

数据/任务

计量单位

标准/单价(万元)

资金规模(万元)

具体用途

财政资

自筹

总计

 

 

 

 

5

5

0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费用

委托业务费

1

5

5

5

0

支付第三方代办

七、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具体时间进度安排为:

(一)项目准备阶段(2021年1月)

按照州级财政要求,编制项目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1年2月-2021年10月)

申报认证注册“西双版纳小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项目总结阶段(2021年11-12月)

项目实施完成后,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资料,开展项目资金结算审计,撰写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八、绩效目标

完成认证“西双版纳小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

绩效目标考核表

项目绩效指标

绩效类型

绩效标准

项目绩效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说  明

认证西双版纳小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数量指标

1

0

0

0

商标注册证

企业品牌使用

数量指标

3

2

1

1

商标授权企业使用数量

使用商标企业养殖规模

经济指标

15000

10000-15000

5000-10000

5000

 

辐射带动农户

社会效益

100

80-99

60-79

60

 

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生态效益

75%

70%

65%

65%

 

项目完成时间

时效指标

12个月

13个月

14个月

15个月

 

满意度

调查

满意度

指标

≥90%

80-89%

70-79%

60%

满意度调查表

 

九、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实施,授权企业使用为开发各类品牌的高端肉食品提供优质原料,提高西双版纳小耳猪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促进西双版纳优质肉猪产业化发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的提升,推进西双版纳小耳猪养殖业从规模向实力最强迈进,使西双版纳小耳猪的品牌影响力和含金量更大、更高,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取得西双版纳小耳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西双版纳小耳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独占性,扩大西双版纳小耳猪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市场知名度,加快推动高原特色养殖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带动模式,促进我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达到铸品牌,壮产业,兴未来的目的。

3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通过畜粪污循环利用,可为农业生产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源,使土壤有机质不断提升,节能减排,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土壤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十、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在州农业农村局的统一领导下,由西双版纳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本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项目技术实施小组,组长由州畜牧站站长担任,成员由州畜牧站技术员组成,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强化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州本级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农发〔201969号)等文件规定,加强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强化项目管理

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2021年西双版纳小耳猪品牌建设项目专项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商标等归档立案,并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

4强化绩效监管

严格执行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按“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组织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跟踪、绩效自评等工作,并逐级审核按时上报。

5、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当地报刊、电视台,积极宣传西双版纳小耳猪品牌,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加快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