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事务局窗口>>公开目录>>工作动态>>
西双版纳州以“四化四网”守护“朝夕美好”
来源 :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事务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9-23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深入践行省委为民办事解难题工作要求,持续聚焦“一老一小”,积极探索“四化四网”模式,全力守护“朝夕美好”。
机制规范化,织牢“责任网”。坚决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以机制建设为主抓手,推动工作常态长效。一是“一把手”带头干。州、县(市)成立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推行联席会议、定期调度、实地督导等机制,用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制度,确保工作实起来落下去。二是“一盘棋”强统筹。将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纳入发展大局研究推进和年度考核检验实绩,对标出台两个三年行动方案,细化形成“1152”九条措施,即:一个管理平台、一套挂钩机制、五项关爱保障、两个支撑建设。制定年度“工作、问题、责任”三个清单,让服务更聚焦更精细。三是“一股劲”抓到底。坚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探索建立州、县、乡、村、组干部挂钩联系机制,推行专业社工组织对接、教师结对帮扶、定期入户走访等制度,实现“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服务全覆盖,构建起党政主导、多方参与、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
管理数字化,织密“监测网”。坚持数字赋能,推动管理服务向前延伸、更加便捷有效。一是摸清底数。以村(组)、社区为基本单元,先后开展两轮“大调研大走访”,做到数量清、收入清、困难清、家庭情况清、健康状况清、服务需求清“六个清”,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台账,分类确定关爱服务对象。二是建优平台。针对现有管理平台功能不全的问题,今年2月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数字民政信息平台”和“民政掌上通”手机App,主要设置“政策解读、基本信息、探访关爱、诉求反馈”等模块,实现“服务对象生活情况及时掌握、诉求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挂联干部与委托照护人和监护人及时沟通”多功能融合,在最大限度呵护“一老一小”同时也提升了工作质效。三是动态管理。线上线下“双线”结合,建立信息共享推送机制,定期开展信息比对和台账更新,督促责任部门靶向施策。对新增和退出对象按照“村初核、乡复核、县审核”程序核查,确保应出尽出、应助尽助。
服务精准化,织暖“关爱网”。探索多元化、精细化服务,推动关心关爱“一老一小”走深走实。一是关爱“送上门”。州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雨林护苗”和“雨林助老”行动,开列助洁、助浴等“十助”服务清单,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200名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提供“菜单式”服务,面向儿童开展主题活动18场次、提供个案跟踪服务120例。依托养老中心、儿童之家、文明实践站等载体,广泛开展“快乐成长,安全相伴”“一老一小,邻里互助”“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等活动,去年以来累计5.3万人次受益。二是吃上“热乎饭”。整合设施资源,探索“社会组织+公益”“政府+社区+企业”“政府+企业”三种模式,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以挂牌、改建、整合等方式建成运营8个老年幸福食堂,累计提供无偿或低偿就餐服务20万人次。建立困难帮扶机制,坚持应助尽助原则,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2023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21亿元、受益22万人次。关注“心健康”。在全省率先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小学校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推行“爱心家长”结对帮扶、“万名党员联万家”“民族团结一家亲”研学等活动,持续呵护儿童心理健康。常态化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广“打陀螺”“唱山歌”等一批喜闻乐见活动,让更多的老人心有所安。三是撑好“防护伞”。建立“1456”工作机制,推行“1530”学校安全教育模式,全面抓好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突出抓好防溺水、防交通安全事故两个专项行动,2023年两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3%和8%。
就业组织化,织好“惠民网”。坚持把就地就近就业作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关键之策,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近5年来留守儿童减少148人,去年以来留守老人减少70人。一是发展“土特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以及热带水果、小糯玉米等产业,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安民之本。如勐海县勐景来村、龙利村通过“企业+村寨”合作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村内98%以上的年轻人每年可增收4万元,更多的家庭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带动村内50余名老人通过加入老年歌舞表演队、家门口摆摊等形式,每人每月能增收1000元至2000元,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二是盘活“岗位库”。建立健全各类就业帮扶政策衔接机制,通过经营主体吸纳一批、创业支持带动一批、政府统筹安置一批“三个一批”模式,向群众推送752家州内企业2.1万个就业岗位,为15家帮扶车间提供“点对点”送工送岗,建成4个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并带动3895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4300余人。三是建好“小市场”。按照“招聘用工、求职就业、政策咨询、培训创业、权益保障、休憩待工”6个标准建设3个零工市场,用好零工市场小程序,积极开发搬运工、家政工和钟点工、节令工等多样化工种,让更多人员灵活就业、就近就业。
下一步,西双版纳州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关于“一老一小”工作要求,持续聚焦老年人幸福生活和儿童健康成长,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服务措施,用真情实意让“一老一小”各有所乐,以暖心举措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