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管理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来源 :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01-14

 

   根据《关于报送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总结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州政务服务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21年,州政务服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州政务服务局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州工作,年初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计划,把依法治州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之一,扎实推进全局依法治州建设。一是通过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组织局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保密法以及省、州平安建设工作和依法治州有关会议精神,同时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西双版纳州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等作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导,不断强化局领导班子法治思维理念,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全年通过党组会议学习研究法治建设工作5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次。二是统筹谋划,将依法治州工作与政务服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法用法,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研究规划政务服务领域内的法治构建,草拟完成《西双版纳州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工作方案》《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监督员和营商环境监测员工作制度》等,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州提供制度支撑。三是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州政务服务局一方面对内通过干部职工大会、政务讲堂、每周诵读等活动,将干部职工学法普法纳入常态化管理;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中心)负责人到州法院开展旁听庭审,做好警示教育,加强干部作风;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民法典在线答题活动,并要求干部职工积极对办事群众、企业、身边亲朋好友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客观地反映我州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外抓住重要节日、节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结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利用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出让中心LED显示屏宣传法律法规条例,专题展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短片,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积极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发布有关法治工作动态和宣传资料;结合“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活动,到学校、企业与,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营造氛围。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夯实制度基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州优化营商环境安排部署,以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为重点,报请州人民政府印发实施《西双版纳州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监督员和营商环境监测员工作制度》《西双版纳州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工作方案》等11份政策文件,政策起草的过程中,注重与法治西双版纳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衔接,既抓当前重点、又顾长远规划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西双版纳州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组织召开常规会议11次,开展培训2次,外出考察1次。其中,1129日、30日首次在州委党校举办全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业务培训班,州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市人民政府及涉及部门有关人员共98人参加培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集中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政府职能定位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课程,为进一步增强全州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干部的思想认识,提升营商环境建设业务水平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二)加强“清单”管理。公布州、县、乡、村级4级政务服务事项主项581项;分3次调整州直部门27项行政权力等事项,调整后州级部门(单位)行政权力事项共4643项,州级政务服务事项共423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其中直接取消8项、改由申请人自主决定12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0项;改由部门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性服务事项37项。完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整治自查整改、重点抽查、现场检查等阶段性工作。目前,省政府办公厅正在结合“证照分离”改革、办事情形细分、法律法规立改废等情况对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进行调整,待省级调整后,州、县级政务服务部门将及时牵头开展事项动态调整工作。在此之前,州政务服务局已做好调整事项准备,提前收集、汇总各类需调整事项。同时,配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协调各部门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目录(清单)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角度,有效衔接“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与本地区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等相对统一、成果共享。

三、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依法履行职能

(一)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是州、县(市)政务服务中心应进驻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的单位143个,已进驻124个,进驻率86.71%;已进驻政务服务事项4359项,进驻率90.27%,较2020年的77.81%提高12.46%二是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应上尽上”要求,积极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用“一张网”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动态管理,政务服务“一张网”全州覆盖1个州级、4个县市区、47个乡镇(街道)、267个村(社区)。及时承接指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完善本地化事项要素,关联权责清单,及时发布事项。截至20211118日,在政务服务平台上州、县两级部门已承接并发布“五级十二同”政务服务事项5098项,二级以上办理深度的事项4924项,占96.59%(网上可办率),四级办理深度的事项2612项,占51.24%(全程网办率)。20211—11月,全州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办件1219703件,办结1216909件,办结率99.77%,接受群众咨询472554人次;共受理投资项目办件1416件,办结1301件,办结率91.88%三是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目前,全州“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事项572个,其中办理类358个、查询类214个;涉及办事主题24个,涵盖30多个部门。截至1130日,全州“办事通”总注册用户量216564个,办件量1028315件。四是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应汇尽汇”。全州应备案电子印章234个部门,已备案119个部门,覆盖率50.9%。完成“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系统联调,实现州内10个事项线上办理。积极配合推进西双版纳州“新居住房公积金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应接尽接”“应统尽统”,完成该系统对接“好差评”“一网通办”“一窗通”系统的上线试运行。

(二)持续优化办事环境。按照“集成、分类、全链、闭环”的优化提升思路,深入贯彻“为民办实事”要求,依托云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改造升级步伐,多角度制定、实施改革措施,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环境。一是推行“收受分离,异地可办”的“跨省通办”服务模式。完成58个跨省通办事项测试,在全州各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窗口,配置工作人员10名;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务服务中心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施标准统一、异地受理、疑难会商、两地互认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二是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在政务中心“综合窗口”统一接件,通过流转办理、跟踪办件的情况,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逐步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截至目前,州直各有关部门共有28个单位授权和委托594个事项在州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接件。全年共接件1497件、办结1455件。勐腊县全面实现“应进必进”,景洪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大厅拓展改造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勐海县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三是推进适老化政策落地见效,设置老年人服务窗口,配备引导和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优先接待、导引、咨询、服务老年人群体。开通绿色通道,便捷服务老年人,州住房公积金窗口、州公安交警支队窗口、州投资审批项目窗口均已设立绿色通道,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士、孕妇等特殊人群可优先到绿色通道办理。四是提前谋划“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确定景洪市作为全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推出70“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力求积累更多可在全州复制推广的经验,待全省改革方案公布实施后,与全省同步实现全覆盖。五是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方案》和《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制度》要求,有效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办件主动评价率和好评率,按时公布线上线下“好差评”评价全量数据、评价渠道、评价满意度等3项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数据统计情况。20211—12月,“好差评”评价总数70.12万次,好评率99.99%

(三)畅通监督投诉渠道。一是在全州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了事”反映窗口,集中受理解决企业和群众“想办却办不成事”的反映、投诉,让广大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满意。自6月底成立以来,全州共受理办件26件,咨询件50件,已办结受理件26件。二是建立政务服务监督员和营商环境监测员制度,聘任政务服务监督员20人、营商环境监测员21人,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三是严格执行《西双版纳州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做好云南省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投诉办理有关工作,用好“云南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问卷”,进一步畅通政民互动、营商环境监督渠道。20211—12月,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共接到投诉18件,收到表扬10件,意见、建议6条。四是稳步推进“互联网+监管”。全州共认领监管事项3444条,已完善行政检查实施清单3304条,完成率100%。州级含监管事项983项、监管行为事项900项,监管事项行为覆盖率67.44%。通过云南“互联网+监管”系统发布监管动态1459条,违法违规曝光信息205条。

(四)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一网三平台”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新格局。一是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一网发布、一网通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度,设置数字证书办理“一地注册、全省通用”,有效打破地域限制,市场主体办事便捷度有效提升。二是按照“网上全留痕、异常有预警、责任可追溯”的要求,对交易活动实行全流程监控、预警,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构建“纵向层层有监督、横向处处有制约”的网格化风险防控体系。三是依托“一网三平台”,取消进场交易项目的各方主体综合服务费、交易服务费等涉企收费,推广“金融服务平台”电子保函使用,减轻企业投标活动负担,推动交易网络化、无纸化,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负增效。四是稳步推进“政采云”电子卖场“一张网”建设,2021年,全州电子卖场发生交易订单2302笔,交易金额6499.13万元,上架商品5369件。州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受理政府采购项目33宗,预算金额2672.99万元,成交金额2472.96万元,节约资金200.03万元,资金节约率7.48%

四、存在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透彻。学习领会有关政策法规不够系统全面、透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改革创新挖掘工作亮点不够。

(二)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差距。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受场地限制,部分事项暂时无法完全进驻,离集中审批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全省统建的政务服务平台未完全联通,政务服务数据汇聚和共享互用支撑不够,网上政务服务大厅“通而未用”问题突出;“一部手机办事通”与优化政务服务格局结合不够紧密,本地区上线事项离群众办事“能办好能快办”需求仍有差距。

(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管有待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专家库建设仍需加大力度,“政采云”电子卖场定点服务供应商入驻率需进一步提高,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有待增强。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务服务各项规章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动新时代政务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宣传推广,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云南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观测,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沟通联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做好上级下放事项承接工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三)不断完善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服务新模式的运行,归并整合相关办理事项,为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办成“一件事”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进一步畅通政务服务评价渠道,促进工作作风改进,提高政务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公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四)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方式,促进资源配置高效透明,有效防范腐败和廉政风险。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领域的监督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评标专家专用通道、门禁、签到系统等;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完成评标专家库的动态管理,扩充专家库类别,调整充实专家库专家并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政府采购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大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电子卖场交易各项工作常态化运行。

 

 

 

西双版纳州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