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对外贸易发展“十五”规划》的通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8-10-23

关于批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对外贸易

发展“十五”规划》的通知

 

西政发(2003)40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对外贸易发展“十五”规划》已经州政府原则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三年八月六日

 

西双版纳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十五”规划

 

序言

    《西双版纳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十五”规划》是贯彻实施我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州委、州政府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举措:按照州政府《关于西双版纳州“十五”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若干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结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特编制此专项规划:

    一、“九五”发展现状

“九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经历了历史上最为艰难曲折的时期,同时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发展和壮大的时期: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加快发展边境贸易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口岸活州”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及措施,切实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西双版纳口岸机场、景洪港、关累码头、勐腊磨憨边境经济贸易区、勐海打洛口岸、景洪勐龙240边民互市区功能日趋完善,并成功举办了三届西双版纳边境贸易交易会,确保了全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州五年累计完成边境经济贸易总额48.2亿元,为“八五”期间18.8亿元的2.6倍,年均增长21%:2000年边境经济贸易创历史最好水平,总额达13.68亿元,其中:进口总额1.53亿元,出口总额7.13亿元,经济技术合作7785万元,一般贸易创汇183.18万美元:2000年向国家上缴关税3000多万元;

    继续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水平。  “九五”期间,全州共引进经济联合项目60个,总投资17.38亿元;引进外资23户,合同利用外资3283.4万美元;先后与老挝、缅甸相邻地区开展建筑、公路、水电、开采锑、锰、铜、铅锌矿及种植茶叶、水稻、橡胶、甘蔗、水果等70多个合作项目,其中缅甸20个,老挝48个,泰国2个,合作金额达7亿多元人民币,带动劳务输出10000多人次:特别是以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的“绿色禁毒工程”的成功实施,为铲除境外毒源,抑制毒品向境内渗透以及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禁毒组织的赞扬;

    “九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对外经济贸易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开放意识不强,观念和行为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周边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差,偿付能力低,现有市场容量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州对外贸易的发展。三是全州外经贸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缺乏资金,难于扩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加之口岸收费多,企业税费负担重,各种经营费用增大,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四是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境内外市场的外经贸专业人才,对周边国家的投资政策和市场信息了解不够。五是投资环境不够理想,利用外资渠道狭窄。全州大部分“三资企业”集中在旅游服务业和少量的加工业,投资结构不理想,渠道不宽,对国际流行的运作方式没有进一步拓展,从而影响了全州有效利用外资的途径和规模。

    二、“十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五”期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将给西双版纳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首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对全州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世可享受多边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的减少和长期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及边境贸易特惠,对有服务意识和竞争优势产品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有利于全州企业全方位开拓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有利于扩大投资和融资。其次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给我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将重点投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并将在金融、外贸、边境贸易、外商投资等方面放宽限制,同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扩大出口和吸收外资提供政策支持。这些都将给我州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三是我州东、南、西三面17个乡镇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出入通道多,现有三个国家级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初步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格局,有利于加快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和发展技术交流。四是我州处于对东南亚开放的最前沿,对外经济贸易将融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澜沧江·湄公河四国商船通航协议的签订、昆——曼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的整治,有利于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将增强我州对外开拓能力。中南半岛地域广阔,有4.5亿人口,是消费档次多元化的大市场,泰国、缅甸沿海港口又能为我州转口提供便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亚太经济的迅速崛起和西双版纳争取列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先行“实验示范区”的付诸实施,必将使西双版纳的对外经济贸易得到更大的发展。

    同时,“十五”期间我州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世界经济贸易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美国经济存在隐患,日本经济积重难返。而遭受金融危机之苦的东南亚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因受累于日本经济影响和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而回落,东南亚许多国家政局不稳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结构性问题仍然很多,经济复苏的基础脆弱,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仍通过滥用反倾销法、绿色壁垒等措施,限 制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进入,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我州对外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世界经济区域化日益加强,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以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内各成员国相互间的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对非成员国造成实际上的封锁和排斥,而我州的贸易伙伴主要是东盟成员国,由于无特殊的对等政策。因此,这一趋势的发展必然造成对我州对外贸易不利影响。三是我州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口岸基础设施薄弱,管理观念落后,贸易方式不灵活,制约了我州对外贸易发展,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难于改变。四是我州外经贸企业规模小,债务负担重,资金短缺及与周边国家结算体系没有建立,导致开拓境外市场的能力受到影响。五是我州投资环境相对优势较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经贸企业的经营管理将有一个适应过渡期,短期的负面效应,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认真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充分发挥我州立体通道优势,加快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科技兴贸,不断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州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五”期间我州对外贸易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从实际出发,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开拓进取。

    2、坚持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潜力和趋势,因地制宜,明确主要功能目标,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3、坚持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形成面向国内外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坚持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总结经验,分类指导,逐步推开,全面搞活。

    5、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加快发展全州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体制、机制和技术保障。

    6、坚持人才为先的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白勺观念,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外经贸专业人才,营造吸引、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发展目标

    以磨憨中老和打洛中缅边境贸易区为改革开放、富民兴边突破口,以水港、空港改扩建为基础,以公路、高速信息港建设和电力外送为重点,切实加大对内对外开放步伐,通过五年的努力,进一步完善全州水、陆、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使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沿边、沿线、沿江面向世界和国内各地区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到2005年,全州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0亿元,年均增长8%。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完成12亿元,年均递增6%(其中出口总额10亿元,进口总额2亿元);一般贸易800万美元;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边民互市7亿元;经济技术合作2亿元。

    (三)主要任务

    根据西双版纳州“十五”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按照“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拓宽领域、突出重点、改善环境、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外贸、外经、外资、外协为重点,“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力争“十五”期间全州对外经济贸易取得更大的发展。

    1、调整优化商品出口结构。充分利用西双版纳州沿边、沿江的优势,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鼓励扩大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用好、用足、用活对外贸易发展政策,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特色出口商品为龙头,重点扶持出口企业,建立稳定的出口商品基地,增加出口商品总量,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2、切实加大引进外资工作力度。以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为重点,以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为突破口,以改善投资环境为保障。切实在更新招商观念、增加招商办法、创新招商形式上下功夫,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拓展利用外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引进外资政策,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放宽准人条件,实行国民待遇,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我州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生态环保等建设,确保全州“十五”期间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

    3、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按照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共谋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巩固发展协作成果,努力扩大协作的领域和范围,继续开展与周边国家在交通、能源、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旅游、商贸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开发,稳步开展“替代种植”项目;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全国各省市的密切合作。

    4、大力开拓境外市场。继续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进行投资创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境外市场;鼓励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带动我州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

    5、加大外贸企业改革力度。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合作制、兼并等方式,重点抓好全州现有外经贸经营权的10户企业、有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经营权的1户和边贸企业70户企业的改革。吸引国内各类资本参与我州外贸企业改革,支持各类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全州外经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

      6、加快口岸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口岸和主要通道建设,“十五”期间,重点加强西双版纳口岸机场改扩建、景洪港、关累码头、磨憨边境贸易区、打洛口岸、240边贸区、澜沧江航道整治等的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五”期间完成西双版纳口岸机场改扩建(一期)、景洪港和关累码头配套工程。按照“集贸易、加工、仓储、旅游为一体”的功能定位,切实抓好磨憨边境贸易区的规划和建设。

    7、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加人世贸组织为契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大全州外经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引进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开放型人才,营造用好、留住优秀人才的体制环境,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

    8、加强外贸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对外经济贸易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逐步实现与相关部门、外经贸企业、国内和国外的联网,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管理手段带动对外贸易发展,实现对外贸易规模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四、主要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

    各县市、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对外贸易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把加快对外贸易发展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大事来抓,形成外贸出口联合协调服务机制,定期或适时研究解决外贸出口中的问题和困难。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相互勾通、协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部署,明确各部门服务职责,办事程序,做到制度公开,政策透明。

    (二)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抓好全州外经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代理制,扩大企业外贸经营权,鼓励工贸、农贸、技贸结合,以发展边境贸易为重点,积极推动和扶持加工贸易,实施大经贸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全力开拓国际市场,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创新企业体制,加大对外经贸企业战略性重组力度。积极引导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类同的企业进行横向联合,或经济来往密切、交易相对固定的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提高我州外贸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更新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重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和制衡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企业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意识。加强对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和申领配额许可证服务工作;建立退税反馈机制,切实加强与税务、海关、银行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充分用好出口退税和出口贴息政策,及时是额退税;用好“两江两路”转关办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全州20户重点边贸企业给予重点帮助和扶持,并在安排展览会摊位、出口配额、退税和贷款方面给予优先照顾。驻州各联检部门要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给以支持、帮助,简化查验手续和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实施科技兴贸,不断提高外贸经营的质量和效益。重视技术创新投入,增加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在巩固和扩大机电产品、茶、钢材、建材、农副产品等出口商品的同时,加快商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严格遵守国家对外贸易法规,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出口,创名牌出口商品,增强我州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三)转变观念,积极创建宽松的外商投资环境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在继续加强和改善交通、能源、口岸、通信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软件环境建设,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外商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和相关配套的管理政策,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程,狠抓落实,简化审批程序,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外来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实行行政公示制和工作时限制、主办部门责任制和外资项目服务责任制。加强信息咨询和项目跟踪服务,落实外来投资者居住、子女教育、就医、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外来投资者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行投资领域和行业(除国家明令禁止外)不受限制,设立条件、经营地域和持股比例不受限制,经营范围原则上不受限制,投资方式不受限制,产品内外销比例不受限制“五不限”,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机会和条件,实行优惠的政策,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措施,完善配套服务,努力营造云南省一流的投资环境。

    ——按照公开、规范、高效的原则,树立“你赚钱、我发展、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审批手续,一个窗口收费”的制度,及时办理外资企业审批登记手续。外宋投资企业按规定只需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不需要政府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条件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诉中心的工作职能,坚决制止对外资企业的各种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收费许可证、收费监督卡等制度,定期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积极帮助协调外资企业解决在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形成招商、富商、留商的良好局面。

    ——继续实行对外来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在执行国家、省现有的税收、土地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州实际,采取优先安排土地计划和地方财政列支奖励、财政投入扶持等办法,对外来投资者给予进一步的优惠,促进我州制定的鼓励外来投资企业的税收、土地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和兑现。对于重大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特殊优惠的政策。

    ——进一步补充完善全州招商引资项目库。各县市要加大利用外资项目的前期投入,按照我州建立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十五”计划的要求,加强项目的论证、储备、包装、推介等前期工作,精心选择和储备一批招商项目,并对项目进行不断的充实、修改和完善,逐步实现对项目库规范化、制度化和动态管理。

    ——鼓励外商在我州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和开发,除合资、合作、独资经营外,外商可以选择参股、控股、联营、收购、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外商采用BOT、TOT、转让经营权和收费权、项目融资等形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国外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合理利用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外商投资格局,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提高我州利用外资的水平。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际,认真做好分析我国人世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规则、机制、政策等问题的研究,注重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国际通行做法和过渡期条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各级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研究人世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提高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抓紧做好各项地方性法规、政策的清理、修订、完善、废止工作,逐步将行政审批、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纳入法制化轨道。研究制定产业保护政策和技术性措施,加大反倾销和贸易保障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的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享受最惠国待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大力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出口商品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出口市场多元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对一些不符合区域实际、不利于我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及时调整,争取国家和省在边境贸易涉证进、出口商品配额和人民币出口退税上给予西双版纳州更加优惠的政策。

    (五)积极争取将西双版纳歹,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实验示范区”。切实加强与周边国家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老、缅、泰四国签署的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议签署和国家、省加快建设“大通道”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动我州与毗邻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构建良好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大力开展次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继续加大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力度,带动国内设备、材料出口。积极争取将西双版纳列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实验示范区”。

    ——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在稳定和继续扩展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其它市场。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贸易磋商和沟通,重点研究周边国家市场的需求特点,响应政策和产业、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对周边国家贸易的比重,力争“十五”期间在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注重以外经带动外贸出口,以境外投资和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提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层次,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国家在交通、能源、农业、旅游、商贸、资源开发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巩固以经济作物替代毒品的“国际绿色禁毒工程”。

    ——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积极参与滇沪、滇港、滇粤合作,拓宽我州与沿海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六)推进外经贸信息化建设,强化管理手段

    ——加快外经贸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把握相关信息,使州县外经贸管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建设交互式、多媒体的高速信息处理决策服务系统,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口岸管理和通关效率。

    ——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WEB发布站点,同时依托州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建成外经贸内部办公网络系统(局域网),力争“十五”期间完成州市县联网实现外经贸业务管理流程的信息化。

    ——注重建设高素质的外经贸人才队伍。采取多种措施选拔培养、引进一批懂经济、懂市场、懂管理的外经贸企业家以及一支精通外语、电脑技术和外汇业务、政治思想素质好、能吃苦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扩大西双版纳对外影响

    积极组团参与各种交易会、展销会,扩大西双版纳的知名度。认真办好西双版纳边境贸易交易会,进一步提高西双版纳边境交易会的规模和档次,使西双版纳边境交易会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贸盛会,积极扩大交流,增进合作,扩大我州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