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窗口>>政务信息公开>>重点工作通报>>
对州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1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10-22
对州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1号
建议的答复
依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州中高等学校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的建议》(第111号)已交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在学校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救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体艺〔2017〕5号),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院前急救技能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重要内容,明确规定要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学、地理、化学等学科融入了急救知识相关内容。例如:小学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
学生“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救助办法”。初中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等。高中生物学课程专门开设了“急救措施”模块,其内容包括紧急情况下公民必备的最基本的医疗急救措施知识与技能,如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120”紧急呼叫、心肺复苏、外伤止血、游泳意外的自救、动物咬伤后的处理、煤气中毒后的自救与互救等方面的内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安全运动、预防常见运动伤病和突发事故、消除运动疲劳的知识与方法,如心肺复苏、溺水救护等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运用安全避险的知识与方法,如拥挤、暴恐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和急救常识”。
2022年1月,教育部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首批201所高中和高校确定为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我省有11所学校确定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遗憾的是,我州虽有学校申报,但最终未确定为试点学校。
近年来,我州认真落实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的要求,按照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2021年6月印发)要求,加大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力度,向中高等学校学生群体普及培训创伤救护原则、止血包扎、心肺复苏、骨折固定、伤病员搬运等救护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群体在突发意外伤害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根据县(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具体需要,积极选派相关
人员接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不断壮大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力量。积极推进“胸痛中心”的建设,目前我州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已基本完成“胸痛中心”建设,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为实现全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州教育体育局将加强部门协作,会同州卫生健康委、州红十字会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的普及和培训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力推进心肺复苏进校园工作。三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全州心肺复苏进校园工作方案,组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医务人员,每学年到中高等学校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利用军训、体育课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演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二)积极配备校园急救设施。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本级资金支持,参照学校卫生工作标准、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结合学校规模、环境、地势、交通、建筑等实际情况,逐步配备校园急救设施设备,在有条件的学校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
(三)开展应急救护师资培训。重点培训学校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鼓励支持师生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培训合格的师资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四)进行跟踪服务与考核。三部门、学校及时做好总结
分析,逐步摸索积累经验,将心肺复苏进校园工作常态化。
感谢您对教育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
2022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