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窗口>>文件公开>>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碰撞接触点确认方法研究(摘要版)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9-21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以人车、车车、车物之间的相互碰撞为基础。道路交通事故碰撞接触点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测量的基础,其确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事故再现与分析结果。
1
碰撞接触点的含义
所谓碰撞接触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涉及方在碰撞发生的初始时刻相互接触并产生力的作用的部位及其在道路水平面上的投影点。
这里强调三个要点:
①初始时刻。碰撞本身是一个力的持续作用过程,在此期间碰撞体会因此变形、在接触中移位。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碰撞发生持续的时间很短,尤其是在高速的大能量、快速碰撞中,碰撞体一般会分离,但碰撞的持续过程会使得整个碰撞现场呈现一个具有一定面积的范围状态。以碰撞范围的中心点(或者持续时间的中间点)作为碰撞接触点,显然不合理,它不利于准确度量现场数据,尤其是制动痕迹。唯有选择初始时刻才是比较好的测量点,也符合经典物理学中的有关动量定理的描述规范,该定理强调碰撞力属于内力,碰撞过程瞬间完成。
②力的作用。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有损坏,就是因为有力的作用,导致变形与移位。力的作用表明运动体双方在道路交通上的空间位置发生了交叉,形成干涉,双方会在立体空间上碰撞接触,产生物质交换、碰撞部位变形、脱落等现象。单纯的接触,没有力的作用或者力的作用不足以使碰撞体之间产生变形、或者物质交换等,显然是不会形成碰撞损坏后果,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交通事故。
③碰撞部位及其水平投影点。碰撞部位解决的是碰撞双方实体在自身某个部位与对方先接触并碰撞,一般表现为碰撞事故完成后静止车体某部件的损坏或人体某部位的伤残,同时该部位与对方要先接触产生力的作用。水平投影是碰撞中先行接触部位在碰撞初始时刻在地面上的投影,它解决了此时刻运动体在道路上的定位问题。依据此定位,我们可以确定各个车轮的制动起点以及车体、人体的空间路权等问题。
因此,道路交通事故碰撞点的确定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最先接触碰撞部位的确定,二是碰撞部位在碰撞初始时刻的水平投影点的确定。
2
不同类型事故碰撞接触点判断方法
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形式有机动车辆碰撞行人、碰撞自行车、碰撞固定物体以及机动车相互碰撞等。碰撞的形式有正面碰撞、追尾碰撞、侧面碰撞等。不同类型的事故现场痕迹特征不同,判断接触点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碰撞接触点的判断通常分以下几种情况:
1)汽车碰撞固定物体。汽车碰撞固定物体,如路边树、电线杆、路灯、护栏等,无论碰撞后固定物(包括停驶的车辆)是否产生位移,用固定物体原始位置与汽车的接触点就能确定碰撞接触点。
2)汽车碰撞行人或自行车。由于决定双方碰撞冲量的质量和速度相差悬殊,因此碰撞后汽车运
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不会明显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碰撞位置必然在现场汽车停放位置的后方。根据遗留在路面上的自行车轮胎挫划痕迹或行人的鞋底挫划痕迹,被撞者身上或自行车上掉下来的物品等进行判断。轮胎的挫压痕迹起点通常对应着碰撞接触点。车体倒地后,其车身侧面的凸出部位以地面刮擦,根据刮擦痕及其延伸线、车辆的行驶轨迹,可以确定接触点的区域。
3)汽车正面相撞。汽车正面相撞时,由于两车均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两车的停驶位置一般不会偏离原先的行驶方向。由于碰撞瞬间车辆前轴负荷突变前轮胎将在路面上留下较正常轮印宽而重的挫痕,长度很短,但仍然可以从制动印痕中区分出来。因此找到双方车辆前轮加重的印迹,碰撞接触点应位于两加重痕迹之间。正面碰撞汽车一般偏离其行驶方向的程度较小,如两车轮距不同,碰撞中一车后退,则两车轮交叠部分中后退车的轮印终端,就是两车相撞时该车的前轮位置,由此推断出接触点。另外,还可根据碰撞掉落的前灯玻璃等掉落物体判断碰撞接触点。两车的前灯碎片一般会垂直落地,并混合地散落在两车推移运动路线上,两车挡风玻璃碎片则分别抛洒在碰撞接触点的前方路面上。
4)追尾相撞。追尾碰撞时后车受到较短的碰撞减速度,因此留下前轮加重的痕迹。怛前车虽然
受到推移加速,但前车的轮迹很难观察到变化情况。追尾碰撞也会造成前车尾灯与后车前灯破碎的现象。追尾的后车碰撞行驶的前车,前车将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加速,碰撞后两车一起向前运动,碰撞接触点应在停驶后的后车前保险杠之后。
5)侧面相撞。无论是侧面正交或斜交相撞,被撞车都可能程度不同地偏离原先的行驶路线,车辆偏离原行驶路线的程度虽然与两车各自的冲量对比有关,但车辆碰撞后的运动趋势又受到碰撞接触部位、车辆型式和结构、操纵系统状态(车轮制动状态、转向轮偏转角度)、附着系数诸因素影响,所以侧面碰撞的碰撞接触点很难运用运动学关系通过简单定量分析得出可靠结果。一般依靠各种碰撞事故资料及经验进行判断。但侧面碰撞时仍然可能在路面上留下侧滑印,印迹较短,称为轮胎挫印。横滑印迹和挫印的起点,可以作为判断侧面碰撞接触点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