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地震局窗口>>工作动态>>
地震常识(四)
来源 :西双版纳州地震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9-08-16
31.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分为“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32.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我国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四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
33.地震预报是如何发布的?
答: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临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可由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发48小时内的临震预警,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34.地震有先兆吗?
答:有,岩石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和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产前兆。
35.地震前兆有哪些类别?
答:有地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油、气)、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及宏观前兆等类别。
36.地震前有哪些宏观现象?
答: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喷沙、气味、气雾、地下水异常,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等。
37.动物的异常反应能作地震预报吗?
答:动物异常并不是一概由地震引起,还有其它干扰因素需要排除,即:季节、气候、生理活动、疾病、动物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因此我们要对动物异常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后,确认是震前反应时才能作为预测地震的依据。
38.地震谣言的特征是什么?
答:地震谣言的特征:“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39.世界上已发生最大的地震是几级?在哪些地方发生的?
答:直到目前记录到最大地震是8.9级,共三次。分别在1906年1月31日发生在南美洲厄瓜多尔一哥伦比亚边界附近;1933年3月2日发生在日本国三陆东海中;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
40.什么是地震预警?
答:大震前出现的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异常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地震预警现象。在短暂的预警时间内,根据地震预警现象,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即地震预警。
41.我国地震多吗?
答: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根据20世纪全球资料统计,我国在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土上,发生了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伤亡。如1920年宁夏海源8.6级地震,死亡23.4万人;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
42.为什么要提高工程护震能力?
答: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造成的。因此,加强工程结构物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43.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重大工程有哪些?
答: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电站、通信枢纽、广播电视设备、医院、学校、供水、供气、供热设施、水库大坝、易产生次生灾害设施等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工程。
44.哪些工程破坏后可能引起严重次生灾害?
答: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设备、炼油厂、输油输气设备、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和强腐蚀性物质的设备,核能利用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