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十三五”以来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成效和“十四五” 工作思路

来源 :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11-05


我局围绕近年来的十三五项目实施情况的进行了梳理,现将将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 “十三五期间相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成效和十四五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事业发展成效

(一)广播电视综合覆盖和服务有序推进。

1.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西双版纳州现有1个州级和3个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开办5个电视频道和2个广播频率。开办新闻综合、公共2个电视频道;汉语综合,傣语、哈尼语综合2个广播频率。近期完成高清制播建设并进入试播,开展傣语、哈尼语等节目制作、播出以及翻译。景洪、勐海、勐腊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2019年完成挂牌,保留县(市)级广播电视台名称和呼号,均开办电视节目(有线)、勐海县、勐腊县得到中央财政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制播能力建设补助,景洪市自筹资金进行高清改造。目前3县(市)电视频道均具备高清播出能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2.传播体系建设成绩突出统筹无线、有线、卫星等3种技术覆盖方式,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99.14%提高到99.18%其中,有线方面建成了州到县5060G骨干网,县到乡2040G的传输网,广电光缆已通达全州322个行政村(生产队)中的266个,3221个自然村(居民组)中的2264个,覆盖全州118万人口中100多万人口,有线电视在册用户32万户,高清互动用户25万户,传输100套电视节目、10套广播节目,宽带用户10万户,州网络公司经营收入超过1亿元。无线方面全州有7座发射(转播)播出中央、省、州级广电节目共24套(含调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模拟电视、数字电视)节目。省直属中波发射台2座,播出中央、省、州级广播节目3套节目。建设中央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州、县级自动化平台卫星直播方面全州累计完成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设备安装60775套,受益群众可免费收看50套电视节目,收听20套广播节目

3.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已从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拓展到宽带互联网、数据专网、平安监控、视频会议、智慧乡村(社区)等业务。公司建成了西双版纳广电网络智慧云平台,开展傣乡科普、傣乡教育、傣乡旅游、党建之窗、全州新闻、高清直播、西双版纳点播、电视回看、时移等功能栏目,并在内容上涵盖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节目,如傣语、哈尼语译制的民语电影、民语新闻及本地特色的综艺节目欢乐傣乡行、咚吧嚓等。建成全州IP应急广播平台和勐海县高清视频监控专网工程。完成电网远程智能抄表2447个点,覆盖电力抄表用户10万余户。还持续开展雪亮工程、三务公开、三资公开、视频会议、旅游资讯、智慧农业等业务

(二)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扎实开展。

十三五以来,我州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功能齐全的现代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2016年以来,我州积极推进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后续建设、直过民族户户通工程建设,完成户户通建设任务9583套。

2.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安排部署,配合宣传部先后开展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州所辖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州所辖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完成192个村(社区)广播建设任务,并利用项目结余资金,补点广播建设50个村。基本实现勐海县、勐腊县的村委会(社区)应急广播村级终端全覆盖。

3.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完成中央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一期工程涉及300W以上发射台站6个,二期工程补点新建50W台站1一期工程于201857日正式播出,二期补点工程于20181217日开通试播,并建成中央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自动化系统州市级平台。开展云南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涉及我州4座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计划于20206月底前,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加强省、州市、县三级联动,在实施省级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同时,一并推进州市、县级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4.无线发射台站改造建设工程。勐腊县关累广播电视发射台、景洪市广播电视发射台于2016年实施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工程建设。勐腊县磨憨广播电视发射台勐海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分别申报获批20192020年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正在推进

5.贫困县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勐腊县广播电视台、勐海县广播电视台分别申报了2016年、2017年贫困县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6.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民族语多屏融合传播系统建设。2017年开始立项建设采取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规划,分三期进行2017年完成第一期建设2018年完成第二期建设,2019年完成第三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重要任务系统:多屏融合传播系统平台非编云编辑系统融媒体汇聚系统融媒体文稿系统融媒体内容库系统融媒体安全交互系统融媒体发布系统20199完成建设、验收,投入使用。

7.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高清制播建设项目。2019108日完成了前期项目申报、招标、公示等相关工作,正式施工经过设备机房装修、改造后,201911月底进行专业设备搭建,并于12月中旬初步完成新制播网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重要任务系统:高清播出系统高清制作系统配音工作站系统中心播控机房高清演播室系统。整个制播系统于202012月完成试播期各项技术测试,正式实现高标清同时播出。目前,高标清制播系统运行正常。

8.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新业务发展。云南广电网络集团西双版纳分公司自200912月启动高清电视业务,201511月启动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累计高清在册238655户,在用133788户;累计高清互动在册145473户,在用103646户。高清用户占比达95%,基本实现了数字电视高清化的目标。确保了我州各族群众收看到了画质清晰、内容丰富的有线电视节目。

(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十三五期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指导各级媒体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多种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了全州各部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各项的措施和举措、典型经验和做法。

1.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指导我州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加大对西双版纳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经济腾飞、文化繁荣、构建和谐西双版纳起到积极作用。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在《西双版纳新闻》《西双版纳新闻广播》栏目中开设《民族团结》专栏和《政策与服务》栏目,深入解读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并在新闻节目播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先后播出了民族团结进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等各类新闻和专题稿件近400条次。同时,开设《政策与服务》栏目,对《宗教事务条例》等民族宗教政策进行解读。并在民族团结宣传月,对新闻前后加挂民族团结宣传标语,进一步加强相关宣传力度。二是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突出时间节点抓好重点宣传。在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每天播出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电视公益广告3条,全月累计播出180条次;播出广播公益广告5条,全月累计播出300条次。二是加大公益广告日常播出力度。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积极安排播出《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国家好民族好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公益广告,十三五期间,共累计播出6800次。

2.民语节目持续发力。全州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均开办有民族语电视节目,各媒体充分发挥民族语广播电视宣传优势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在傣语、哈尼语广播电视《西双版纳新闻》栏目中同步翻译播出了汉语版的新闻稿件,两种语言累计播出750条次;在民语广播专题《听傣乡》、《哈尼天地》里制作播出了《舞动团结 舞动和谐》、《民族团结硕果累累》、《兄弟》、《和谐之声》、《边疆人民心向党》等;哈尼语电视栏目《咚吧嚓》制作播出了《勐混各民族采茶大赛》及《相互团结 共同进步》等专题节目;在傣语、哈尼语民语广播文艺节目里,安排播出了《舞动团结》、《 舞动和谐》、《民族团结硕果累累》、《兄弟》、《和谐之声》等章哈和山歌;同时,还积极制作播出了《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飘香的菠萝蜜》、《春来花盛开》等广播剧。

(四)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推动广播电视宣传和传媒管理工作的取得新成效。

一是确保网络视听节目始终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大力加强视听新媒体建设管理,确保网络空间清朗。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列为党组专题研究重要内容,并积极落实。加强网络新媒体宣传指导,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拥军典型、身边好人评选活动,褒扬凡人善举,传扬美德善行。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网络视听节目始终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指导各级播出机构加大审查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节目播出,确保电视播出安全、平稳、有序。二是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抓好抓实,指导各级广播电视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融入到各类重大主题宣传当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起发力,传播格局移动优先视频主打,发挥网站和新媒体(两微一端、抖音、快手)作用,构筑全媒全效,通过多形式多平台的有效宣传,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主流舆论影响力不断提高。积极引导各级媒体以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传递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重视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指导,加强主题主线宣传,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保持强大力度、热度和声势。重视繁荣精品创作生产,重点着力打造反映新时代、体现本地特色、有广泛影响的精品项目,推出更多立足西双版纳、服务大局的广播电视精品力作,推动优秀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生产传播,推行全州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季度推优工作,办好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奖评奖活动,突出打造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广播电视优秀作品,提升优质供给。重视媒体融合,大小屏同步联动、汉语民族语同频共振、内外宣同时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舆论支持。

(六)发挥平台优势,助力生态文明文化体系构建。

以媒体平台为依托,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重大部署,以主题报道、开设专栏等多形式报道我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成绩等方方面面,进一步提高生态文化创建工作的舆论宣传引导能力,进一步扩大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面,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1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两个电视频道(BNTV-1\BNTV-2)以《西双版纳新闻》《新闻赶摆场》《西双版纳新闻(傣语)》《西双版纳新闻(哈尼语)》等各个新闻栏目为平台,全力开展生态州创建的宣传报道,共播出有关生态州建设的相关电视新闻900条次。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两个广播频率(FM101.4\FM90.6)以《西双版纳新闻广播》《西双版纳傣语新闻》《西双版纳哈尼语新闻》为平台,全力开展生态州创建的宣传报道,共播出与生态州建设相关的广播新闻920条次。

2.加大栏目宣传力度。在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开设生态广播栏目《美丽傣乡天天听》,每周编播五组30分钟节目,报道我州生态建设情况。代表篇目 :《巡山护林爬大山》《养生福地,隐藏在嘎洒镇寨子里的那些温泉…… 你在丛林逍遥漫步 我在空中游目骋怀---亚洲象连续40天停留野象谷,高空游览栈道有效缓解冲突》《中国唯一的寄生花30年后重现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打造傣乡绿色富民产业》 《边陲傣女环保情 ——记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周坤》《澜沧江的守护人》等。

3.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报道生态州建设。一是运用网站开展宣传报道。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网为平台,与广播电视栏目同步,及时上载、发布广播电视栏目宣传报道生态州建设的各类稿件,确保相关的宣传报道都能够在网站上点击查看。二是运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开展宣传报道。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在微信公众号西双版纳手机台、手机APP“爱上西双版纳等新媒体平台上,与广播电视栏目同步,推送和发布与生态州建设相关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拓宽传播面。

(七)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十三五期间积极拓展电影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云南新知图书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实施民族语译制的故事片和科教片在东南亚落地项目,并将该项目调整为我局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着力推进民族语译制电影走出国门。20161月举办西双版纳民族语电影落地放映活动,以老挝中国文化中心、新知图书万象华文书局为民族语译制电影固定放映点,向老挝赠送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并免费公益放映了15部影片。以此为标志,正式开启了西双版纳民族语电影落地东南亚南亚的征程,开启了老挝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在成功落地老挝后,我局继续推进西双版纳民族语电影落地工作,20164月正式落地缅甸仰光2016122日正式落地泰国清迈。在推进民语译制电影走出去过程中,我州充分考虑落地国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海外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期待视野,确保译制的影视文化产品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接受习惯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塑造国家和民族良好形象,对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起桥梁作用,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此项工作得到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肯定,省委宣传部为此专项下拨40万元经费予以支持。全国首部傣语微电影《传承》日前已完成老挝语译制送州委宣传部审核中,初步计划在老挝北部三省电视台播出,并在之前电影设备落地老挝万象中国文化中心、华文书局展映。目前,云南广电网络集团西双版纳分公司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电视业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共赢,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通过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发射台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百县万村覆盖工程广播项目建设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制、播、传能力,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和效果,初步建成了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与边疆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固边守边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原因:

(一)广播电视覆盖率提升难度大一是我州有线电视覆盖工作起步早,建设快,是全省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但要进一步提高覆盖率难度系数越来越大。有线电视覆盖盲区村寨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地带,覆盖工作投入大,产出小,推进困难。二是我州现有6座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台,布点较少,覆盖范围有限,加之地理环境复杂,根据实地收测结果,我州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驻地、边境、公路沿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信号接收效果不好。

(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亟待完善。通过实施百县万村示范工程、覆盖工程、自治州工程,我州勐海县和勐腊县共完成广播项目建设242个村(含覆盖工程广播项目补点建设50个),景洪市因不是贫困县未被列入上述工程建设范围,村级应急广播终端尚未部署。目前未建设州、县(市)级应急广播平台,现有242个村级应急广播终端不能满足基层特别是边境村寨实际需求,全州应急广播体系亟待建设完善,从而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由功能型向智能型转型升级。

(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难度大。强化技术监测是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管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州面临无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监管机构与平台,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滞后于广播电视覆盖网、互联网、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基础设施和技术系统建设不健全和不完善,监测监管开展难以得到技术支撑,边境广播电视和视听网络节目内容安全监管有短板。

(四)智慧广电+服务起步晚。广电行业才开始涉足无线WIFI覆盖、雪亮工程、西双版纳智慧云平台建设、智慧社区(村寨)建设等新业务,未来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工作推进困难多,协调不够,资金支撑力度不大。

(五)公共服务设施运行保障有困难一是村村通、户户通运行维护经费无法保障。截止目前,我州通过行政渠道累计安装村村通、户户通直播卫星家庭设备共60775套,覆盖对象为偏远山区地带有线电视覆盖盲区村寨群众,其中一部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村村通运维费2019年取消后,维护工作无资金保障,故障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群众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满意度必将受到影响。二是村级应急广播运行维护经费无法保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州已完成百县万村”“覆盖工程”188个村广播设备配置,按照《关于加强多镇及村级广播设备使用管理与安全播出的意见》规定,由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负责设备的巡检巡修工作,但因无运维经费保障,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三是发射台站设施老化,安全播出保障难度大。现有6座广播电视发射台,均面临设备老化陈旧、自动化智能化低的问题,与当下智慧广电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安全播出压力大。

)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任务艰巨。新媒体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工作滞后,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方面还需要再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不多,受新媒体冲击,行业发展面临现实困境,全州广播电视事业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七)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对广电业发展所需的新理论、新技术学习不够,知识更新能力有待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缺乏网络专业人员,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可投入的力量非常有限,网络视听节目监管单一,只能靠人工监测,与现行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总体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州广播电视工作始终立足既有基础,着眼长远发展,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新时期广播电视工作新趋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升广播电视管理监督水平积极推动西双版纳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兴盛。

1.在新闻舆论阵地建设方面,强化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喉舌性质,深入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和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升计划,继续深化拓展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网络视听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做大做强新闻舆论阵地。

2.在内容创作生产方面,实施精品工程,努力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讴歌新时代的音视频精品力作。同时,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3.在传播体系建设方面,着力构建有线无线卫星智能协同覆盖、共建共享共用,并与互联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绿色安全的现代传播新格局、新体系,提高广播电视现代化传输传送水平、优质覆盖能力和末端沟通能力,确保更加及时安全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听到看到更加满意、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

4.在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方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导向管理全覆盖,完善网下网上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的导向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监测监管系统,切实守住守好阵地。

5.按照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求,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在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内容供给、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并利用广电服务优势为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作出新的贡献。一是提升广播影视传输覆盖能力;二是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通过媒体融合体现主流媒体优势,激发广电创新活力。 

(二)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项目

1.建立智慧广电综合监管平台。十四五期间,建议设立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州市智慧广电综合监管平台。目的是加强属地管理,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的监管,改进监管模式,对不符合社会舆论导向和不健康的节目内容进行记录并及时进行通报和查处,真正做到监管有据可依,违规无所遁形。

2.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建议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纳入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范围。

3.推进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改造。通过实施十三五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批台站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设施设备提升改造,按照智慧广电发展要求,加强台站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台站安全运行能力,更好的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4.加强边境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设立了自己的广播电视播出、传输机构,鉴于无线电波传输的特性,广播电视无线信号跨境、跨区域传播的事例屡见不鲜,表现出常态化趋势。建议通过在边境沿线增加发射台站,加强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力度,巩固边境地区舆论阵地,为边疆群众提供优质广播电视节目信号。

5.加大广播电视走出去工作力度。译制优秀国产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交流到周边东南亚国家,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要求。建议设立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各州市开展本土优秀广播电视走出去工作。

(三)十四五期间的保障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各级财政对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加大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大依法行政,对接收卫星传送境外()电视节目的从业单位实行规范的审批制度和许可证制度,维护合法经营。

3.设立公共服务设施专项经费,统筹运行维护经费。希望从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村村通、户户通设备以及应急广播设备等运行维护经费,设立公共服务设施专项经费,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运维。

4.加大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希望总局和省局加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改进培训由公司主导的现有模式,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队伍和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提高广播电视专业服务水平。

总之,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基本遵循,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一新方位和主基调,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凝心聚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在服务大局中发挥独特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