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西双版纳县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来源 :西双版纳州统计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11-18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动国家、省、州稳定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和措施落地见效,前三季度,全州县域经济继续呈现稳定恢复态势。

   

   一、前三季度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一)宏观经济总体平稳。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8.53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90.1个百分点分县市看,景洪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51亿元,增长3.8%;勐海县137.91亿元,增长4.0%;勐腊县112.11亿元,增长3.9%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前三季度,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94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分县市看,景洪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88亿元,增长5.6%;勐海县53.38亿元,增长5.7%;勐腊县64.68亿元,增长5.8%


  (三)工业发展企稳向好。前三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较1-8月提高3.1个百分点。分县市看,景洪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勐海县增长2.2%;勐腊县增长10.8%


  (四)服务业恢复加快,但增速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州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5.28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30.2个百分点。分县市看,景洪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6.55亿元,同比增长1.2%;勐海县62.20亿元,增长2.1%;勐腊县56.53亿元,增长4.1%


  (五)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61.46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低于地区生产总值1.2个百分点。分县市看,景洪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32.21亿元,增长3.1%;勐海县69.51亿元,增长2.2%;勐腊县59.74亿元,增长2.1%


   (六)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前三季度,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7亿元,同比下降3.4%,降幅较1-8月收窄0.8个百分点。分县市看,景洪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5亿元,下降3.2%;勐海县37.27亿元,下降4.5%;勐腊县36.45亿元,下降2.6%


   (七)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回升前三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较1-8月提高3.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1.4个百分点。分县市看,景洪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勐海县增长25.2%;勐腊县增长8.6%


   (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下降。1-9月,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1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29.0%扣除留抵退税后同口径下降3.7%分县市看,景洪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7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30.9%;勐海县4.62亿元,下降2.3%;勐腊县1.42亿元,下降55.4%


   (九)城乡居民收入稳加。前三季度,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5元,同比增长4.2%。分县市看,景洪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40元,增长4.3%;勐海县26915元,增长4.0%;勐腊县24213元,增长4.7%。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0元,增长7.7%分县市看,景洪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4元,增长8.2%;勐海县13257元,增长8.6%;勐腊县13247元,增长7.4%


    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实体经济较弱,支撑作用有限。前三季度全州一套表单位中四上企业429户,占全省的比重仅2.4%,在16个市中排第14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占全省2.8%,比大理市和德宏州分别少129户和19户,排全省第13位。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80户,占全省1.8%,比丽江市和德宏州分别少49户和71户,排全省第14位。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141户,占全省2.2%,比丽江市和德宏州分别少27户和196户,排全省第14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8户,占全省3.4%,比丽江市和大理州分别少3户和41户,排全省第9位。今年以来,新增四上入库单位38户,实体经济中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服务业分别新增9户,工业8户,住宿和餐饮业仅有3户。


   (二)工业恢复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工业生产者信心不足,市场需求、内销动力相对偏弱,行业分化明显。1-9月,全州工业主要依靠精制茶、合成橡胶、电力生产、铁矿采选行业拉动,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受市场需求减少、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生产持续大幅下降,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个百分点,且短期内难以扭转趋势。加之,受市场行情、资金周转、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多数行业经济效益下降、大量企业生产经营下滑,1-9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8%;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3.2元;实现利税总额下降33%,其中利润总额下降39.1%;产销率仅为80%,较上年同期下滑13.0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天数36天,较上年同期提高4天。


   (三)服务业恢复明显趋缓。服务业占全州经济总量超过一半,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恢复明显趋缓。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2%,上半年下降0.7%,前三季度增长2.0%。主要行业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但比重较低,拉动作用不明显;金融业在经过多年相对较快的发展后,增势趋缓;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发展也较为缓慢;而占比较高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平稳,拉动作用不强;房地产业持续下降,给经济稳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对策建议

   (一)整合县域内资源优势,推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是提高县域经济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发挥各县市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对产业的优化整合,推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强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突出地理特征,大力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通过城镇化建设为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同时要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主体的,结合文化娱乐业和贸易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强化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稳步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


   (三)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费,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改善企业运行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库、政策包,强化土地、交通、环境等要素保障,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