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来源 :西双版纳发布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2-22

为扎实推进西双版纳州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区、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和现代化口岸城市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种植、加工、仓储交易,实施项目破局、胶园提升、加工攻坚、贸易跃升、企业升级、招商突围、创新赋能、服务争先八项行动,推动橡胶产业育链、补链、强链、延链,种植由粗放向精细转型,产品由原料向材料升级,市场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行动目标。力争用3年的时间,实现胶园管理良种、良法、良技全面推广;规模以上制胶工业企业超过40户,混炼胶占橡胶产品的总量超过60%,密炼胶实现“零”的突破;建设60万吨库存量的橡胶期货、现货仓储交易项目,成为中国—中南半岛重要的橡胶交易中心;橡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50亿元。

——2023年,全州橡胶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年产干胶33万吨,实现橡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1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3亿元。橡胶产业总产值增长10%,高于全州工业总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形成正向拉动。橡胶产业投资增长60%,高于全州投资增长和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形成正向拉动。

——2024年,全州橡胶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年产干胶34万吨,实现橡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2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17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0亿元。橡胶产业总产值增长15%,高于全州工业总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形成正向拉动。橡胶产业投资增长80%,高于全州投资增长和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形成正向拉动。

——2025年,全州橡胶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年产干胶35万吨,实现橡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2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3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70亿元。橡胶产业总产值增长20%,高于全州工业总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形成正向拉动。橡胶产业投资增长60%,高于全州投资增长和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形成正向拉动。

二、实施八项行动

(三)实施项目破局行动。以问题为导向、规划为指向、项目为靶向,在依托企业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部门谋划项目的作用,动态管理前期、开工、在建、竣工、重大5个项目库。前期项目重点谋划混炼胶、密炼胶、动车(轨道)减震专用胶、浓缩乳胶、乳胶丝、乳胶床上用品、乳胶手套、乳胶漆、标准仓库、两轮(三轮)电动车轮胎、橡胶木指接拼板、橡胶木刨花板、橡胶木家具等项目,储备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100亿元。2023年新开工入库纳统项目5个,2024年新开工入库纳统项目5个,2025年新开工入库纳统项目8个。在建项目库每年度投资额高于计划投资额30%,剔除已无可能再投资的僵尸项目,2023年在库项目17个,2024年在库项目21个,2025年在库项目24个。全力推动项目如期建设、加快建设,2023年竣工项目2个,2024年竣工项目6个,2025年竣工项目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0%以上。

(四)实施胶园提升行动。加快完善胶园道路、储胶池(收胶站)、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建设胶园道路173公里,2024建设胶园道路270公里、储胶池29个,2025年建设胶园道路247公里、储胶池33个、管护用房60座。全面推广胶园绿肥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缓释肥和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全面稳定胶园地力和产胶能力,实现产量逐年增长。开展高产优质胶园示范活动,探索建设亩产200—300公斤的高产示范胶园,2024年新建2000亩,2025年新建3000亩;按特种胶园生产技术体系,2024年新建特种胶园800亩,2025年新建特种胶园1200亩。建设良种苗木繁育示范园,到2025年建成6个橡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年出圃良种胶苗120万株以上,保障全州胶园更新、境外替代种植良种苗木供给。建设种质资源圃种子基地,打牢培育优良新品种、新品系基础,2024年建成种质资源圃种植收集基地1000亩,2025年建成种质资源圃种植收集基地2000亩。加大胶农培训的力度,每年培训胶农1万名左右。加强橡胶病虫害防治,每年建设15个橡胶病虫害疫情监测预警站点或技术服务点,到2025年覆盖全州40个涉胶乡镇(街道、农场),有效监测和防治白粉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开展橡胶林下经济示范工作,努力提高胶园的产出率。

(五)实施加工攻坚行动。推进橡胶初加工由单一的标胶向标胶、浓缩乳胶双向发展,推动标胶进一步加工向混炼胶、密炼胶升级,浓缩乳胶进一步加工向乳胶制品深化,推进橡胶来料加工项目,加快橡胶木综合利用和深加工。2023年生产标胶28万吨、浓缩乳胶5万吨;加工汽车轮胎专用胶(混炼胶)40万吨,动车减震专用胶(混炼胶)3000吨;开工建设来料加工项目;生产橡胶木板材40万立方米,其中指接拼板10万立方米。2024年,生产标胶25万吨、浓缩乳胶9万吨;加工汽车轮胎专用胶(混炼胶)50万吨、动车减震专用胶(混炼胶)4000吨;生产来料加工橡胶1万吨;生产乳胶床上用品5000吨,乳胶丝开展试生产;生产橡胶木板材50万立方米,其中指接拼板15万立方米、刨花板3万立方米,橡胶木醋液(有机叶面肥)3000吨,橡胶木工业碳3000吨。2025年生产标胶25万吨、浓缩乳胶10万吨;加工汽车轮胎专用胶(混炼胶、密炼胶)65万吨(其中,密炼胶1万吨),动车和动车轨道减震专用胶1万吨;生产橡胶来料加工3万吨;乳胶床上用品1万吨,乳胶丝1万吨,乳胶手套、乳胶漆取得实质性进展;生产橡胶木板材60万立方米,其中指接拼板20万立方米、刨花板20万立方米,橡胶木家具生产取得实质性进展,橡胶木醋液(有机叶面肥)1万吨,橡胶木工业碳5000吨。

(六)实施贸易跃升行动。依托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抓住西双版纳与中南半岛物流成本降低、橡胶进口量快速增长的机遇,以建设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仓库和现货仓库为重点,建设60万吨库存量的期货、现货标准仓库,积极争取复合胶进口许可,积极推动开展仓储橡胶金融质押业务,大力推进橡胶贸易跃升式发展。2023年,力争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仓库开工建设。2024年,力争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仓库一期10万吨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形成交易量、交易额,二期10万吨项目开工建设;曼列、海胶两个库存量10万吨现货仓库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力争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仓库二期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仓储橡胶15万吨左右,完成交易额40亿元左右;曼列、海胶两个现货仓库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仓储橡胶15万吨左右,完成交易额40亿元;勐腊20万吨现货仓库项目开工建设。

(七)实施企业升级行动。实施“4510”工程,大力推动优良橡胶企业发展增加值高的产品,通过技术升级、资源整合、配套合作、兼并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做特企业;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解决小散乱问题,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到2025年全州橡胶企业由84户整合为70户左右。“4”即培育4户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5”即培育5户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10”即培育10户产值超过3亿元的企业。2023年,完成培育3户10亿元以上企业,3户3亿元以上企业。2024年,完成培育1户20亿元以上企业,4户10亿元以上企业,5户3亿元以上企业。2025年,全面完成“4510”工程。实施升规升限工程,2023年新升规企业3户。2024年,新升规企业3户,新升限企业1户。2025年,新升规企业5户,新升限企业2户。

(八)实施招商突围行动。紧盯橡胶产业各行业、各产品销售额排名前10的企业,认真研究必要性和可行性,认真分析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认真测算投资和产出,建设有质量的招商项目库,库存项目动态保持20个,总投资额动态保持50亿元左右。加大项目用地储备,发挥政府招商、以商招商、行业招商、专业机构招商、驻外办招商等多种招商渠道的作用,突出精准招商,落实政府经济部门招商的责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实现“乘法效应”。2023年,开展政府外出招商引资活动4次,开展以商招商活动2次,对接企业5户,签约3户,落地2户,达规率100%。2024年,开展政府外出招商引资活动8次,开展以商招商2次,对接企业15户,签约5户,落地3户,达规率100%。2025年,开展政府外出招商引资活动10次,开展以商招商2次,对接企业20户,签约8户,落地5户,达规率100%。

(九)实施创新赋能行动。推进橡胶种植信息化发展,建设胶乳收购数字化集成应用系统,实现价格适时发布,胶乳全过程可溯源,提高全乳胶产品的比重;开展信息化机械割胶试点。到2025年,完成1万台全自动割胶机器列装及数据收集分析工作。推动国家橡胶检测中心检测能力由单一的标胶,向混炼胶、密炼胶和浓缩乳胶、乳胶制品延伸。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省、州级技术中心,促进校企、院企合作,实施技术改造,提高研发支出,积极争创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2023年,胶乳收购数字化集成应用系统开展前期工作,开展信息化机械割胶试点1000台;找到有效的混炼胶检测方法,初步建成具备密炼胶和浓缩乳胶、乳胶制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新创建省级技术中心1户,州级技术中心1户;新建立校企、院企合作5对;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项;新增研发经费超过营业收入4%的企业3户;新创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2024年,建成胶乳收购数字化集成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开展信息化机械割胶试点3000台;开展混炼胶和浓缩乳胶检测试点,密炼胶和乳胶制品检测指标在2023年基础上新拓展参数3—5项,实现密炼胶和乳胶制品检测能力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新创建省级技术中心1户,州级技术中心2户;新建立校企、院企合作5对;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项,其中信息化赋能工业化项目2项;新增研发经费超过营业收入4%的企业4户;新创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2户。2025年,胶乳收购数字化集成应用系统实现胶农全覆盖,开展信息化机械割胶试点6000台;具备混炼胶、密炼胶和浓缩乳胶、乳胶制品的检测能力,并开展检测试点;新创建省级技术中心2户,州级技术中心5户;新建立校企、院企合作5对,其中院士工作站1个;实施技术改造12项,其中信息化赋能工业化项目3项;新增研发经费超过营业收入4%的企业5户;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3户。

(十)实施服务争先行动。建立服务企业平台(联动机制),成立企业纾困发展工作专班,真正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加大扶持企业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并督促上级资金专项专款专用,防止挤占上级资金现象发生。对新建的高产(特种)示范胶园建设项目,给予项目建设奖补。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州级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给予投资奖补。对进入省级高质量发展项目的企业,给予投资奖补。对新投资的橡胶期货、现货标准仓储交易且库存量达标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对工艺、投资、设备、产品先进且新投资额达标的项目,给予投资奖励。全面清理政府挤占企业代付征地款的问题,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到2025年基本完成化解任务。

三、保障措施

(十一)强化组织能力。设立橡胶产业专班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橡胶产业专班日常工作。由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州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应急局、州市场监管局、州林草局、州统计局、州农垦局(西双版纳州橡胶产业局)、州投资促进局、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形成推进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橡胶产业专班实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例会1次以上。有工作需要研究时,及时召开例会。例会研究决定关于橡胶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和重大资金。建立部门会商研讨、运行监测分析、重要情况通报、重大项目跟踪、工作情况调度、政策绩效评估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二)落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各园区要切实履行推动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要抓实橡胶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请一流专家、一流企业和州内优秀企业,共同编制既有全国眼光、又接地气的高质量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抓实园区建设,大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厂房建设,为园区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落户园区创造较好条件。要抓实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确保好项目来之有地,有地能供,供地即建。要抓实招商引资工作,对重大招商引资工作,要建立健全领导联系跟踪制度和工作专班服务机制,锲而不舍,贴身服务,精心服务,竭诚服务,确保项目落地。要抓实扶持企业发展,对新建项目给予一定的奖补,对挤占企业的资金尽快拨付。

(十三)发挥协会作用。积极发挥橡胶各协会的职能作用,监测产业运行,规范产业经营,强化产业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探索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价格联盟、原材料采购联盟,实现发展共享、避免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协会与国内外同业协会、产业界建立对话磋商和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沟通、建立互信、增进合作,化解贸易摩擦,为全州橡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