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窗口>>生态文苑>>
那棵树
作者 :汤黎 来源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04-06
第一次看见那棵树时,我以为是棵死树。
看见它,实在是一个偶然。那是十一月份一个阳光晴朗的午后,蓝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朵朵白云,微风轻轻吹拂着大地。乡间小路热闹而寂静,有密林深处的鸟叫声,也有风吹树叶的吼叫声,车轮碾过沙石的沙沙声,及车厢中小声的交谈声。在乘车前往蚌冈管理站的路上,驶过无数个弯弯绕绕,在一个坡头的转角处,不经意的一次抬头,我看到了它——那棵树。
它长在黄土高坡坡头一片杂草与碎石的中间,孤零零地定在那里。大约十米高、一搂粗的树干,两丈高的地方斜出数股分枝,像极了一只向上抓的巨大枯手。无数的枝叉,通身呈铁灰色,略带一点红,枝干上无一片叶子,风过却纹丝不动。此时,正值深秋,它的周围却像还沉浸在盛夏一样。大山深处的林间,茶林茂盛,野草丰嫩,路边不知名的黄花开得正茂,花朵如向日葵一样,黄色的圆盘迎着太阳在微风中招摇,此树却死气沉沉的,有点恐怖。
看到它的第一眼我想到的是金庸笔下的九阴白骨爪。这树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像枯手,不过是外形大了许多而已。又好像是埋藏在厚重土地下的生命,心中充满不甘,所以突然伸出一只巨手,想要拼命抓住地上的一切:阳光、水分、微风......或者说生机与活力。
静静站在树前,观察了一会后,我的心中充斥着一股难以形容的力量,就像亟需破土而出的嫩芽,又像寒冰之下被隐藏的一角等待露出,是这棵树给予了我这股力量,这是生命的力量。站在这棵树面前,我仿佛看到了它的前世今生。巍巍高山上、层层密林间,阳光笼罩着大地,微风轻抚着地面,湿润的土地下,有一棵树苗正破土而出。只见它躬起身子、锚尽全力,用力冲破头顶那厚重的泥土,一次又一次,黄泥终于被它顶出了裂缝,慢慢的,裂缝坍塌,而小树苗也终于看到了它头顶上的这一片天空。泥土给予它养分,阳光赐予它力量,微风送来活力......自然无私地把它拥有的一切赠与这棵小树苗,在这样的关怀下,它成长了,慢慢的长出了嫩芽,一天天地伸出了枝干,一步步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白云苍狗、四时变幻,风吹日晒、雷打雨淋,而它却一直坚强地挺立在这片土地上。
在这棵树身上,我看到的是时间的厚重感与生命的顽强。人们常常偏爱红花绿叶,却很少有人欣赏枯藤老树。红花绿叶固然美,但却留不住,枯藤老树虽然荒,却经久不衰。看着这棵树,我总是想起元代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有枝有花那是假风景,真正的风景应该是人间与景相互映衬与交融。
第二次见到它时,是在一场大风后的清晨。前天夜里,山中刮起了大风,宿在蚌冈管理站的时候,只听见窗外狂风四起,仿佛传来大树的巨枝戛然折断的声音,又仿佛满山在风吼,飞沙走石疯狂敲打着门窗,我不禁担心起这棵树来。第二天早上,从蚌冈管理站驱车前往大安村委会的路上,在路口转角处我仔细留心看了它一眼。经过一夜的风吹,它竟连摇晃都没有,如故地定在那里,只略有几支枯枝被风微微折断,就像和风轻轻打了个招呼一样。反观四周,一片狼藉。这片坡头本无遮拦,风停之后全变了模样,竹子与茶树大片倒下了,不少杂草和野花被连根拔起。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我,这棵树它不明艳、不知名,却用它的努力,在这片天地下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美丽与坚强。
一棵树尚能如此,人又如何不能呢!树可以顺着自然的变化寻求生命之源,留存时间的记忆,见证历史的变迁。人同样可以顺着时间的变化寻找生命向上生长的力量,在希望和沮丧中一次次前行,活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