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抓城乡社会救助 助推垦区改革发展

来源 :西双版纳州民政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07-22


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各级民政部门把抓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决心传递到每一名干部,重视作风、狠抓作风、严转作风,认真运用“三个工作法”,认真把我们的精气神体现在真抓实干上来。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解决垦区困难群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顾垦区广大困难群众

落实一线工作法,破瓶颈解难题。加强基层业务培训,沉到基层和一线指导,实现执行力和综合力提升的“双落实、双推进”。西双版纳州民政部门针对垦区低保救助覆盖面低问题,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思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7月6日至12日,州、县民政联合、县农垦局深入垦区12个农场社管会开展为期610场社会救助工作业务培训,社管会相关领导、民政助理/协管员/信息员和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干部300人参加了培训全面解析社会救助政策,紧密结合案例分析以及垦区各农场社管会实际工作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沟通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问题讲解答疑,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垦区社会救助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落实落地。州、(市)民政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资金保障。州农垦局—县(市)农垦局—农场社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建立五级联动的社会救助工作责任体系,成立工作专班,确保社会救助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同时,成立以农场社区管委会机关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三级工作力量组成的低收入家庭摸底排查工作小组,全面对全州垦区特殊困难群体、因病、因学、因残、因疫情影响以及家庭资源分配,不具备开割条件或者劳力少、劳动能力弱等原因,造成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和个人以及低收入家庭人口困难群体开展大排查和救助帮扶工作

落实救助政策,实现应救尽救农场社区管委会按照摸底排查情况,及时建立救助帮扶台账,不折不扣落实好一户一策、精准到户措施密切关注低收入人口家庭,做到逐人逐户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对基本生活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应救尽救”缓解其生活困难。坚持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受疫情影响无法稳定就业、经营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高救助额度。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做到发现困难立即救助。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进一步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督促照料服务人员认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定期做好巡视探访,详细了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生活保障重点跟踪关注高龄、重度残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严格落实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定期探访制度,加大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和安全保护力度,确保特殊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精准救助”

简化救助程序,救助更加及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破旧立新、破繁立简,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推动认识大提升、作风大转变、改革大突破、效率大提升、发展大跨越。县(市)核对中心和农场社区管委会加快出具核对报告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农场社区管委会加快审核确认进度,县(市)民政局加快审批工作效率,特别是加大了对边境一线垦区边民(胶农)低收入家庭人口、特殊困难群众排查和救助帮扶措施,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启动先行救助”程序,简化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公示环节,给予救助,在急难情形缓解后,补办相关手续,确保特殊困难家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相应的救助。

加大督导力度,管理更加规范州、县(市)民政局、农垦局全面加强对12个农场社区管委会社会救助工作的督促指导,深入一线落实、深入一线督导。州、县、农场社区管委会3畅通社会救助热线,定期抽查电话畅通性和服务有效性。对群众反映事项逐事逐件办理,确保件件有回应,做到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真正把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到位。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遇紧急重大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并立即开展先期处置,随后按程序补齐相关文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