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民政局窗口>>政务公开>>规划发展和总结>>
西双版纳州民政局二〇〇八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来源 :西双版纳州民政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8-11-18
西民政发〔2008〕12号
西双版纳州民政局二〇〇八年
上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州民政局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指导下,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在维护稳定大局和解决民生、维护民权上下工夫,按照“重点工作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整体工作有提高,作风面貌有改进,服务大局有作为”的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深化,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西双版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上半年全州民政工作回顾
(一)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低保制度进一步规范。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后,我州把城乡低保工作以动态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努力使城市低保工作在规范化运作迈上新台阶。上半年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在保对象11845户、116169人次,累计支出保障金1405万元,月均支出保障金287万元,月人均补差121元;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0000人,累计支出保障金824.5万元,月均支出164.9万元,月人均补差41.2元。另外,针对物价上涨,我州及时落实临时补助资金,从2008年1月起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增加补助15元,农村居民低保对象月人均增加补助10元。下拨70.8万元资金购买了粮油,对城市困难居民家庭(低保边缘户)给予临时性生活及时救助。
2.五保供养能力得到提高。全州有五保对象2177人,已全部得到供养(其中集中供养47人)。上半年累计支出供养金69.1万元,月人均发放供养金63.5元。积极推进敬老院建设,全州在原有5所敬老院的基础上,又新建了景洪市勐罕镇中心敬老院,该敬老院将于2008年敬老节时正式投入使用,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43名。有8所乡镇中心敬老院正在积极筹建中。
3.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总结景洪市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州全面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上半年共救助76人,支出救助资金9.9万元,人均救助1302.6元。农村医疗救助全面稳步推进,全州两县一市都制定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上半年全州共救助131人,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21.84万元,人均救助1667.2元。进一步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为35805人农村困难群众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35.81万元(人均10元)。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建立了受助人员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热情服务。上半年共接待求助人员165人次,对求助人员实施救助124人次。
5.救灾救济工作及时有力。今年以来,我州气候异常,先后发生了病虫、风暴、雷击、洪涝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较大损失。截止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共投入救灾资金660万元,其中灾民生活救助360万元,受地质灾害威胁搬迁100万元,自然灾害补助200万元。
二是扎实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村寨的搬迁工作。投入资金100万元,选取景洪市勐罕镇勐波村委会帕当村民小组、勐海县勐遮镇曼令村委会坝卡村民小组、象明乡安乐村委会红土坡村民小组三个村寨实施搬迁。目前搬迁工作量已完成50%。
三是积极开展支援灾区、爱心捐赠活动。
四是完成全州农村危房调查统计工作。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州认真开展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工作,为下一步农村危房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州农村危房16540户44252间(其中分散供养的五保户423户920间,农村低保户3672户10038间,一般困难户12445户33206间)。
(二)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
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制定下发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助和百岁寿星老人长寿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给予8789人80—99周岁老年人发放保健补助439.45万元(年人均不低于500元),给予65人百岁老年人发放长寿补贴6.5万元(年人均不低于1000元)。
老年活动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景洪市嘎洒镇、勐海县勐阿镇、勐腊县勐伴镇3个乡镇老年活动中心改扩建项目选址、规划、筹建等工作进展顺利。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基层老年协会、老年文艺团体发展迅速,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成功举办了迎奥运全州第四届老年排球赛和千人健身球表演赛等系列活动。
儿童救助工作成效明显。上半年共办理儿童收养登记手续39件,为3名残疾儿童实施了康复手术,为18名贫困残疾患者到昆明免费安装了假肢及矫形器具。西双版纳州社会福利院建设项目工作取得新进展,建设项目土地证、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已办理完毕,场地土地平整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福利彩票销售进展顺利,上半年累计销售电脑福利彩票3364万元。
(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指导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村务公开目录有关内容进行细化,提高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组织开展了第六期“万家社区图书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采取自筹和省厅补助的方法对58个村委会进行了图书援建。认真总结第三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经验,表彰了在选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4个先进集体和28名先进个人。
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通过规划、现有资源调剂、投入资金购买、重建等方式,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着力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缺乏、不达标的问题。结合我州实际编报了《西双版纳州城乡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方案》,制定并实施了社区准入制,对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勐腊县勐腊镇及其8个社区进行服务设施项目改扩建。
以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发挥作用为重点,继续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大力加强民间组织自律和诚信建设,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违纪的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管理得到加强。社团年检工作有序进行,上半年新增登记注册社团18个、社团分支机构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个,变更登记1个。目前,全州社会团体已增加到14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个。
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依法进行婚姻登记,努力完善婚姻登记服务环境。上半年全州共办理国内居民结婚登记5335对(其中初婚4770.5对、再婚433.5对、复婚27对、补办结婚登记78对、边民通婚登记26对),离婚登记831对,涉外、涉港澳婚姻登记结婚8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82人,婚姻登记合格率为100%。
(四)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区划地名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区划地名工作逐渐规范。为县(市)配备了电脑,安装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地名数据已完成了前期录入工作。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地名标志设置工作进一步规范。上半年完成了新增街、路、巷、门楼牌编号、登记工作。及时解决界线周边地区矛盾,共参加解决界线纠纷254件,林权纠纷 122件,将因界线引发的土地林权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设计出版了《西双版纳州行政区划地图》。
积极推进殡葬改革,进一步强化对殡葬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建设。上半年全州共火化尸体767具,火化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6%。新建骨灰寄存堂也已竣工并已投入使用。
(五)退役士兵和优抚政策全面落实
军地联系日渐密切,慰问、联谊、共建等活动逐渐丰富。圆满完成了州委、州人民政府交办的春节慰问活动,对驻州团以上军、警部队机关,4个一线边防连队、站和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工进行了走访慰问,共召开双拥座谈、联欢会69场次,慰问演出18场次,全州共为边防连队送电脑4台,发放慰问品、慰问金折人民币168万元。
从“有利于征兵、有利于优抚、有利于安置”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军优属规定》、《西双版纳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和工作制度》等政策。采取安置就业、自谋职业、职业培训等多种方法,创新“双考”机制,想方设法解决退役士兵的就业问题。全州接收2007年退役士兵278人,其中符合城镇安置的78人,已落实8个就业安置岗位。
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在全面核查核定
(六)民政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结合“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的开展,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领导班子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对外办事窗口,并加强窗口建设和管理,深化政务公开,办事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做到公开透明。对全州民政系统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改进了工作作风。为32个乡镇及街道办民政所配备了电脑设备,提高了基层民政队伍的办事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民政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州的民政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的民政工作距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民政事业经费紧缺,救灾仓库、殡葬执法队伍缺设,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等,今后必须一一克服。
二、2008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州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秉承“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部门的执法、稳定和服务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是继续强抓机关学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满意在民政”活动,认真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确保“四项制度”抓出成效。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始终坚持用十七大精神统领民政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着力制度的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按照“四项制度”的规定,狠抓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检查等工作环节。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如救灾款物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的工作,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敢于问责、善于问责,进而树立“民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开展各种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建设,落实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逐步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坚定他们做好民政工作的信心。
二是努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关注并解决低保边缘家庭的实际困难。建立和完善低保户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实现一户一档的管理目标。定期开展低保对象的抽查核查工作。根据《关于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的通知》)精神,积极筹措保障资金,落实好“提标扩面”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资金使用率,筹集1000万元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帮助城市困难居民、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继续落实资助农村低保、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助城镇低保对象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救助方法,使困难群众医疗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并完善管理,帮助灾区群众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我州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社会扶助活动。完善社会互助体系的建设,强化慈善捐助机制,积极开展扶老、恤孤、助残、救难等各种慈善救助活动,探讨对外来人员救助的新机制,推动慈善事业深入开展。
三是加快西双版纳州社会福利院建设步伐。及时做好凹地回填土工作,分阶段实施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康复医院建设工作,着力解决资金缺口。
四是继续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及双拥工作。在做好岗位安置的基础上,如期完成自谋职业安置任务;加大对退役士兵短期就业技术培训工作力度,为城乡退役士兵安心创业、各得其所创造条件。加大双拥工作力度,重点做好“八一、元旦、春节”双拥慰问活动。逐步解决广大优抚对象的就医、治病、住房“三难”问题,深入开展双拥国防教育,增强军民、军政团结,确保边疆社会稳定。
五是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村民自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认真做好新一届村委会干部的培训工作,举办好三期培训班,确保每个村委会均有一名干部参加培训学习,促进村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努力落实好全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解决好社区办公场所、办公经费、工作人员补助等实际问题。
六是努力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加强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加强老龄工作,办好老年大学,开展好“孝亲敬老主题教育”和尊老、敬老、助老评比表彰活动,落实好80周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补助和百岁寿星老人长寿补贴的兑现工作。继续抓好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在销售渠道、销售宣传、开拓市场上下功夫,确保我州福彩销售的健康发展,努力完成省中心下达我州的2008年度销售发行任务。完善婚姻登记工作,进一步提高办证效率和质量,确保奥运会期间婚姻登记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落实我州殡葬改革目标责任,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做好移风易俗宣传,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封建迷信丧葬活动,督促、启动勐腊县殡仪馆建设项目。继续推进全州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力争年底前50%以上的乡镇完成设标任务,完成出版新的《西双版纳州旅游交通图》工作。
七是围绕民权、民利、民生抓好民政宣传工作。开设西双版纳州民政网,使之成为宣传民政、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合作,办好“政风热线”直播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注重基层民政办在宣传工作中的前沿阵地作用,指导和督促乡镇民政办通过政务公开栏、板报、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侧重向基层和农村群众重点宣传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婚姻管理、殡葬条例等政策法规,提高社会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对民政工作的了解,消除部分群众对城乡低保等政策的认识偏差,使全社会充分了解民政工作,支持民政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主动与各县(市)民政局联系和沟通,加强信息上报工作力度,为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八是开展各项专题调研。以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围绕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我州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切实解决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民政工作全面发展。
主题词:民政工作 二00八年上半年 总结
发:各县市民政局,直属各单位。
抄送:州委办,州政府办,省民政厅。
西双版纳州民政局
校对:马正云 打印:李茂华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