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州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98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9-02

玉窝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曼召村傣族手工造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建议》(98号)建议交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州文化和旅游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文博非遗科、勐海县文化和旅游及州非遗中心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对议案建议中的问题、现象开展调研核实,征求州财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民族宗教局的协办意见。在办理中与代表沟通办商情况、答复前与代表达成共识。

二、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高规格举办“文化旅游节”,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强化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傣族泼水节、澜湄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和省州组织的对外交流展示活动,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工作。同时,组织开展名人、明星推介家乡文旅宣传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采取“非遗+创意集市”的形式,为非遗产品搭建宣传平台,让非遗从“展品”转变为“产品”。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共组织近90余位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展销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州非遗产品销售总额约为252.4万元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与微信、抖音、人民日报号、文旅头条、云报客户端等国内知名媒体平台合作,持续加强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形象宣传营销。持续开展“走出去”宣传推介,组织各县市区文旅部门及文旅企业赴国内主要客源地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利用傣族泼水节、澜湄艺术节、中国旅游日、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节庆平台,策划实施重点产品和重大活动宣传推介,不断扩大西双版纳非遗影响力。

(二)关于完善传承人的保障机制,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完善体制机制。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1年以来,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西双版纳州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形成了政府牵头总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协调机制,营造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截至2024630日,全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209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8项,州级54项,县级1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代表性传承人445人(未含已逝),其中,国家级9人,省级36人,州级187人,县级213人。非遗传习馆(所、展示室、传承基地)60处。2023申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90.2万元,目前,曼召村现有“傣族传统造纸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2名(岩坎、玉温丙),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岩罕囡、岩约)。通过各级传承人带领造纸技艺爱好者走上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之路,把传统傣族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傣族传统造纸既有生活实用性又具艺术观赏性,大大提高了傣纸的商业推广价值。造纸技艺在村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传承与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以州、县两级非遗专家为主,聘请部分国家、省内非遗研究专家,建立非遗专家资源库和“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建设非遗研究基地。同时,广泛吸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力量,共同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工作。支持非遗传承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加强理论、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交流,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向前发展。

(三)关于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力度,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加大传统技艺产品创新发展,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赋能依托全州106家各个规模的非遗工坊、企业,以西双版纳节庆文化、音乐舞蹈、傣陶制作、民族服饰、普洱茶制作、傣医傣药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为载体,将古老的传统技艺产品创新为文创旅游商品,推进文创产品开发,促进项目保护传承,进一步扩大和引导文化旅游消费,在传承和创新上进行突破。2023年、2024年为勐海县曼召傣族传统造纸技艺非遗工坊争取州级奖补资金10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我们将继续加大与各部门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及项目。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4712                          

(联系人及电话:杨志萍 0691-212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