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窗口>>政府信息公开>>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
对政协西双版纳州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8-22
西双版纳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第11号)交我们办理,综合会办单位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2024年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对办理工作专门安排部署,由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组织研究落实提案办理工作,对提案中的问题认真开展调研核实情况、办理中与提案者沟通办商、答复前与提案者达成共识。
二、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实施‘三小’战略,以文艺建设和美乡村”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一是加大传统工艺宣传推广,持续开展寻找老字号老品牌老行当老手艺老艺人的“五寻”工作,通过制作短视频,在西双版纳手机台、西双版纳掌上文旅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展示;二是加强非遗品牌建设,组织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景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西双版纳·非遗赶摆街”购物节活动,现场进行技艺展示、非遗产品展销,不断扩大西双版纳非遗知名度。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围绕“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的主题,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理念,集中展示了西双版纳州多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活动共持续3天,内容丰富多彩,包含“西双版纳·非遗赶摆场”购物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图文展、西双版纳文物资源展、传统歌舞乐展演、花卉园端午非遗造物游园会”5个板块的内容。共有国家级、省级和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余项、70余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了此次宣传展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2000余市民、游客参与活动。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的举办,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爱上非遗,深切感受到我州非遗保护、文物保护的丰硕成果,积极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三是推广具有西双版纳典型特色、元素的传统工艺产品参加各类比赛、展会,促进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开展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评估,制定针对性项目保护传承规划。将傣陶、傣锦、傣纸等具有典型的西双版纳特色的非遗产品,通过建立传统工艺优秀实践项目名单,支持开展宣传展示、品牌推广、技术提升,鼓励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更多的民间艺术活起来,让人民富起来,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全州目前共有12个非遗工坊,其中省级1个、州级3个、县级8个,分别从事织造、酿酒、纸品等传统技艺。非遗工坊的创建促进了村民就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时,更是村民实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除了各相关部门认定并正式公布的省、州、县级非遗工坊,全州目前还有从事各类传统工艺的企业、民间工坊110余家,涉及传统造纸、普洱茶制作、民族服饰、酱油制作、傣族制陶、傣族织锦、铁器制作、传统乐器制作等传统工艺。2023年至今全州非遗产品销售额达1.5亿元。
(二)关于“依托现代技术,推进文艺赋能铸魂乡村振兴建设”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坚持“扩渠道” ,加强工作指导,发挥乡村原生态网络主播作用,建立适合当地的演播机制和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艺术传播推广,挖掘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努力提升演出演播、人才展示、品牌打造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拓宽艺术作品的传播渠道,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依托4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云南省金牌旅游村、3个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18个省级旅游名村,以点带面挖掘特色村寨文化旅游发展潜力,推出一批“一村一品一特色+民族风情体验+非遗体验+农耕体验”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旅游线路,真正做到“建一个景区、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实现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互嵌式融合发展。
(三)“注重乡村精神重构和传承,守住乡村文化的根与魂”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一是抓好“深扎”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高质量开展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丰厚滋养,只有与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创作推出了《生命界碑》《西双版纳的黎明》《乌莎巴罗》等一批深受观众好评和欢迎的优秀作品,取得了良好成效。我们将在建立完善“深扎”活动长效机制、建立“深扎档案”、强化绩效考核、抓好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深扎”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做到身入、心入,深扎西双版纳这块多民族文化沃土,从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获得灵感,创作更多具有艺术感染力、吸引力,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深受人民喜爱、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文艺产业的品牌价值,从而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守住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二是广泛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和泼水节、嘎汤帕节、特懋克节等民族节庆,组织开展特色民俗活动,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活动,打造富有地域特色、融合农文旅体的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品牌。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新发展,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
感谢您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4日
(联系人及电话:依坎外 2122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