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深入推进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实现高位转型

来源 :中国网李明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4-01

孔雀背景图案、普洱茶、中老合作....….2月20日,外交部在蓝厅举行云南全球推介活动,云南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和良好形象。同时,诸多西双版纳元素也通过推介会向世界展示出去。

“西双版纳拥有独特的热带雨林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被誉为‘动物王国’、‘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 刚刚履新不久的西双版纳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马红对旅游资源如数家珍,她用“热带雨林、和谐家园、避寒胜地、神秘风情”这四句话形象的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旅游。

马红介绍,多年培育发展,西双版纳州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前期工作取得进展。

2016年,西双版纳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19.9万人次,同比增长25.9%,旅游业总收入420.3亿元,同比增长46.6%。旅游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休闲农庄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养生养老旅游发展迅速,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贸等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全州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西双版纳将极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全面从严治旅,依法治旅,使西双版纳旅游业真正成为传播文明、传承文化、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扩大开放、拉动消费、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健康产业、富民产业。

马红表示,西双版纳将抓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立州”战略,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开发建设,评定认证一批生态景区、绿色饭店,倡导低碳旅游,形成文明健康、节能环保的消费方式,促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

加快传统景区提升改造。进一步加快推进传统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实现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深度挖掘景区文化特质,不断增加景区文化含量,设计开发一批民族节庆、民族餐饮、民族歌舞等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新业态,增强可游可乐性和可进入性。

加快发展旅游新业态。重点开发一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生态庄园、户外露营、山地运动、自驾车旅游村等特色旅游新项目、新线路;积极开发一批漂流、探险、科考、研学、绘本、体验等趣味性旅游点线链,不断丰富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旅游产品,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为全天候旅游胜地。

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旅游+”的长远发展理念,制定实施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行动方案,特别要重视旅游+智慧、旅游+金融、旅游+交通、旅游+农业、旅游+现代服务行业的规划建设和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加大外开放合作。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抓住国家推动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机遇,加强与老挝北部、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泰国北部地区的旅游合作,积极建立中老跨境旅游合作机制,推动中老缅泰边境地区旅游合作,探索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促进中老缅泰边境地区“金四角”旅游圈建设。

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建立完善旅游行业法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中的统一调度、统一行动作用,重点整治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服务质量提升的其他突出问题。继续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游客和市民文明出游意识。(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