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窗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来源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2-07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为认真贯彻法治领域改革纲要(西治州办〔2024〕11号)等重点工作,结合州文化和旅游局工作实际,现将 2024 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治政府工作情况
(一)加强普法责任制度建设。一是将普法工作与本部门工作同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本部门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普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2024年普法工作计划暨责任清单的通知》、《2024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二是贯彻落实普法责任“三单一书”制度并在单位网站公示。三是健全普法工作机构,明确局机关政策法规科负责普法工作,科长为专职普法工作人员。四是根据年度普法日历、重要普法节点提示单和其他重要普法活动通知及时向州普法办报送普法工作信息和相关材料10份。
(二)切实落实本部门普法。一是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按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学习计划》开展年度集中学法3次。二是组织干部职工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法律法规学习活动1次;采取网上观看旁听庭审活动1次。三是推进行业法治文化建设和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在本部门公共区域和局属事业单位服务大厅设置法治文化宣传栏,利用LED大屏滚动播放相关法律宣传资料7次;在门户网站、“掌上文旅”等平台上设置普法专栏、刊载普法内容5次。
(三)加大面向社会公众普法。一是利用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修订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元旦、春节、泼水节、五一节、“5.19”旅游日、“6.0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庆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普法活动。二是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防教育宣传活动。三是针对管理、服务对象印制普法宣传单、要求局机关和属事业单位积极创作普法微视频、微动漫、宣传海报等普法宣传产品,但未有产品进入西双版纳州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四是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围绕普法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制定具体贯彻举措;建立了本单位普法志愿者队伍,“云小普”普法志愿者为州级普法志愿者队伍活动提供支持9次;年度深入基层社区开展普法公益宣传服务活动4次;开展“以案释法”6期。
(四)强化依法行政。针对旅游发展新趋势新问题,全力推进依法治旅、重拳治旅、联动治旅、长效治旅。1-11月,全州共受理“一机游”各类投诉4418件,同比下降36.7%,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投诉738件,同比下降35%,受理“30天无理由退货”7149起、退款金额4998.78万元,同比下降48.3%和46.2%,各项负面指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全州文旅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64件,没收违法所得25.02万元,罚款60.25万元,停业整顿违法经营单位5家,吊销许可证1家,其中西双版纳欢途旅行社案被文旅部评选为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全省唯一),文化市场执法工作连续三年受文旅部通报表彰。一是强化“依法治旅”保障。新修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了民宿、网约房、旅拍、房车、研学旅游、文创产品等新业态的监管主体,为整治新兴业态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起草《关于规范旅游要素市场若干措施(试行)》,对16个方面的旅游要素市场持续强化综合治理,推动旅游服务创优提质。修订《“30天无理由退货”工作指南》,今年5月15日起在全州推行凭正式税务发票退换货。配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景洪市举办2024年云南省第二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理论+实操”模式,让执法人员在理论培训中提高专业素养,在实操中提高执法能力,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执法能力保障。二是强化“重拳治旅”的力度。针对近年出现的各类旅游乱象,特别是今年云南旅行团一行37人被困购物店,拍摄者声称“不买床垫不让走”的敏感舆情,州文旅局以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为契机,以景洪市为重点区域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些涉旅突出问题。紧盯“诱导强迫购物”等违法行为,开展线上排查、线下检查,强化“诉转案”机制。三是强化“联动治旅”的机制。针对旅游市场监管权限分散在各部门、80%以上的游客集中在景洪市的实际,强化“横向部门联动、纵向州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指挥调度领导机构及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强力量统筹,完善工作流程,形成工作合力。在游客中心、交通要道、重点景区、社会商品零售店设立定点查缉点,组成联合执法组开展路检路查。四是强化“长效治旅”的硬招。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将行之有效的工作新举措固化为制度机制。针对重要节假日一房难求、价格纠纷等问题,从解决供需矛盾入手,采取“增房源、定规范、广发布、强监管”的措施保供稳价,初步统计,2023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仅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竣工的各类酒店及民宿项目39个,完成投资超17亿元,增加床位数超3万个。开展景洪市2024年重大节假日期间住宿业客房市场价格报备及监管,发布景洪市2024年重大节假日期间住宿业客房诚信指导价,最高诚信指导价比去年同期下降29%—40%。五是强化案卷评查。按照2024年执法司法案件评查情况通报,州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评查通报结果,并立即进行整改。一是着手研究制定《文化和旅游执法案件评查制度》,明确了评查的程序、标准和要求,确保评查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着手研究制定《文化和旅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责任追究的程序、标准和责任主体,确保责任追究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了案件审核、执法文书制作和归档等环节的监督和审核机制,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二、工作成效
(一)法治政府建设引领旅游业蓬勃发展。今年1—11月,全州旅游相关行业税收达5.49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餐饮业(1831万元)增长19.4%,住宿业(7325万元)增长4.7%,“行”相关行业(3432万元)增长7.7%,“游”相关行业(6357万元)增长2.1%,“购”相关行业(34475万元)增长30.1%,“娱”相关行业(1458万元)增长54.8%。
(二)法治政府建设引领旅游消费旺盛。前三季度,国内游客人均每天花费950.25元,其中,过夜游客人均每天花费1148.46元,餐饮、住宿、长途交通支出占比较大;一日游游客人均每天花费739.06元,集中于餐饮、长途交通和购物。全州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421.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7%和3.39%,其中,基诺山雨林徒步累计接待游客33.6万人,增加村集体收入332.29万元,带动1700余名村民从事雨林徒步行业,人均增收5万余元;“三曼乡村旅游综合体”累计接待游客4.34万人次,带动27户农户开发乡村旅游业态,总营业额突破4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9万元,农户增收最高达到19万元。
(三)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文旅融合持续深化。西双版纳州上榜2024年度活力之城,景洪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西双版纳“傣历新年大游演项目”入选中国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类十大创新案例。今年以来,全州8家旅游演艺企业演出4290余场次,观众403.8万人次,营收2.43亿元;春节、泼水节等节庆活动期间接待游客1212.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38.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44%、55.73%,平均每个法定节假日接待国内外游客151.52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7.29亿元。实现非遗产品销售78.38余万件(套)、超1.1亿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普法工作仍存在普法方式和手段创新不够、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法律七进”工作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二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没有充分利用日常监管的有利时机开展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对照文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新趋势、新模式,还存在对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研究不够深入,推进依法监管、协同监管方法手段不多。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发挥法治思想意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加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法治学习,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落地落实。二是加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文旅领域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推动文旅领域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是营造文化普法氛围。持续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以案释法宣传工作等。加强对干部职工及社会面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管理条例》等法规学习宣传。用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文化场所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发动文艺团队、文化馆(站)参与法治文艺题材节目创作,积极开展送法治文化下乡等活动,将普法宣传融入文化活动中,以法治文艺作品润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