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生产性保护培训班开班

来源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9-05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由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州文化馆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生产性保护培训班在博宫沙湾傣陶作坊正式开班,共35名民间艺人及非遗传承人参加培训。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于 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为展示多年来的项目保护成果,加强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傣陶爱好者、从业者之间的交流互鉴。此次“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生产性保护培训班,旨在通过学习交流“傣族慢轮制陶技艺”技艺特点、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经验,促进项目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傣族慢轮制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活态保护和发展。


非遗生产性保护,是针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具有生产性质的非遗项目特点而提出来的一种保护方式,是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本次培训将持续至9月8日,培训班邀请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玉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岩罕滇以及新生代传承人玉章凤、依温、岩温叫、三猛等非遗传承人对傣陶的历史、制作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分享。随后参训学员还将到西礼傣陶、依温·柴烧傣陶、玉勐傣陶等场地进行实地参观、交流学习和分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