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以全域旅游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 :州发展改革委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6-26

借助西双版纳州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黄金机遇,景洪市着眼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新要求,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之路,更好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努力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排头兵。

扬起龙头

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全域发展格局。立足全市区位优势、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和现实基础,按照“点线面”相结合原则,坚持科学性、地域性、特色性、差异性相统一,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编制《景洪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三区(景区、旅游综合体聚集区、特色村庄建设示范区)六城(热带雨林城、民族特色城、傣族水乡城、休闲度假城、美食文化城、文脉和谐城)”为核心,把景洪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同时,为强化规划落实支撑,配套制定《景洪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任务和路径举措。

挺起两翼

一是提升基础设施。借助“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等契机,持续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景宽公路(景洪至勐宽段)、小磨高速等相继通车,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玉磨铁路(景洪段)快速推进;澜沧江航道提升为5级航道,西双版纳国际机场4E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景洪内联外通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不断完善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旅游公厕21座和立体停车场3座。二是理顺管理机制。坚持高位领导,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主导,成立市级领导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撤消市旅游局,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涉旅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旅发委兼职副主任,各乡镇(街道)、农场均明确旅游工作分管领导,构建起全覆盖监管格局。建立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成立旅游警察大队和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快速高效调度处理化涉旅投诉举报和违法犯罪问题。强化定点和机动处置工作,在告庄西双景、傣族园等设立8个旅游警察中队,采取“1+2+2”的勤务模式(即1名民警、2名协警、2名景区保安),并在勐罕镇等旅游热点区域建立旅游法庭和巡回审判点,就地快速解决涉旅问题。

融合三域

一是文化与旅游全面融合。充分挖掘民族、雨林、知青、农耕、南传佛教等民族文化和地域人文风情,把提升文化内涵的和注入文化元素贯穿于旅游产业建设发展全过程,打造了橄榄坝傣族园、森林公园、勐养曼掌等一批经典的自然人文景区;形成了泼水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艺术节、嘎汤帕节、特懋克节等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节庆文化品牌,推出了《勐巴拉纳西》《傣秀》等一批展示民族文化的歌舞盛宴;开发了傣族织锦、哈尼服饰等一系列民族特色工艺品。二是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制定《景洪市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特色生物“三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以澜沧江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雅德秘侬旅游度假区等旅游综合体为支撑的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康体保健等新产品、新业态,扶持壮大茶叶、热带果蔬、傣医药等特色产业,并发展一批以此为依托的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历史民族文化为主的美丽农庄,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生物产业等产业和行业全面融合发展。三是生态与旅游的适度融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坚决守护好景洪最具吸引力的宝贵资源。适度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提升改造野象谷、森林公园、傣族园等传统景区,打造丛林飞跃、江河漂流等森林探秘、江河探险旅游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实施水体、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修复工作,启动回归雨林民族生态示范园区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始终让绿色成为景洪最靓丽的底色。

全面突破

一是旅游环境整治有突破。严格执行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对标制定《景洪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制细化方案》,实行“1+3+N+1”综合监管模式(即:围绕市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强化市市场监管局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市公安局旅游警察大队、市法院旅游巡回法庭三支队伍建设,发挥涉旅的“N个职能部门”作用,做好纪委监察部门旅游监管履职监察机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旅游乱象进行坚决整治,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涉旅企业经营行为得到规范,旅游投诉大幅下降,第二阶段整治期间实现了旅游“零投诉”。二是市场供给能力有突破。大渡岗、勐罕、嘎洒等旅游小镇加快建设,大连万达、告庄西双景等旅游综合体项目蜚声省内外,成为全州旅游新亮点。同时,生态山水游、民俗风情游、采风写生游、乡村休闲游、观光采摘游、避寒度假游、营地烧烤游、赏花闻香游等旅游业态加快形成,传统旅游路线、特色旅游路线、边境旅游路线、跨境旅游路线深度开发,全市旅游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创建工作有突破。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打造全景景洪。成功打造了勐养曼掌这个全国首个文化农庄,勐罕镇曼远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勐罕镇获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全省唯一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者,曼景法村获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野象谷景区入选全省3个“全国30个网名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傣族园5A景区、告庄西双景4A景区等一批景区景点景区提升改造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橄榄坝傣族水乡入选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基诺风情小镇入选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品牌创建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继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后,又荣获全省首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

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58.61万人次,同比增长20.13%,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6.81万人次,同比增长64.11%;旅游综合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33.7%;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4.13%;旅游业吸纳就业人口约7万余人;旅游业增加值32.5亿元,占GDP比重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5:28.6:53.9,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全域旅游的战略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旅游产品供给正向高质量迈进,“雨林景洪 柔情傣乡”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