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局窗口>>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解读《西双版纳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来源 :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9-08-20
《西双版纳州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西政办发〔2019〕4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日前印发,为便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现就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背景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财经委员会议上指出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货运量。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1号),对运输结构调整工作进行总体部署。2018年10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运输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
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云发〔2018〕16号)提出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使用,推动交通运输节能。2018年7月,省政府印发《云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云政发〔2018〕44号)明确提出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治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层面、省级层面染污防治意见,就全州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州委、州政府于2018年8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的意见》(西发〔2018〕19号),明确全州着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等6个方面的内容。2019年6月,州政府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西政发〔2019〕19号),明确提出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等要求。并在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中,把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摆在突出位置。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补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短板”,逐步建成“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我州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完成路基、桥梁墩台施工、隧道全面贯通,启动铺轨及站房、站后四电工程施工,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80%以上,为尽早实现货物运输“公转铁”奠定坚实的基础。货物运输“公转水”运量稳步提高,水路货运量增长6%以上。与2017年相比,铁路运能提升、水运系统升级、公路货运治理、多式联运提速、城市绿色配送、信息资源整合等“六大行动”取得重大成效。
三、涉及范围
涉及铁路、水运、公路交通综合枢纽基础设施建设,车辆、船舶运输工具。统筹“油、路、车”治理。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我州运输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最优组合和最大整体效率。《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鉴于我州铁路尚未开通,短期内实现不了“公转铁”目标,立足西双版纳州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实施方案》从政策引导、协同推动,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优化供给、项目带动,标本兼治、绿色发展等4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同时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底,玉磨铁路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80%以上,为尽早实现货物运输“公转铁”奠定坚实的基础。与2017年相比,货物运输“公转水”运量稳步提高,水路货运量增长6%以上。为确保目标实现,《实施方案》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从“铁路运能提升行动、水运系统升级行动、公路货运治理行动、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城市绿色配送行动、信息资源整合行动”等六项行动入手,重点开展13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推进我州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目标任务,明确了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的任务分工。
一是铁路运能提升行动。提升主要物流通道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加快推进玉磨铁路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野象谷站、勐腊站、磨憨站站前广场、联络线及配套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玉磨铁路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80%以上,为尽早实现货物运输“公转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水运系统升级行动。抓好水运工程、景洪港服务保障能力建设、降低水运物流成本、落实行业河长制责任。宜水则水,货物运输“公转水”运量稳步提高,水路货运量增长6%以上。
三是公路货运治理行动。深化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优化农村公路治超站点布局,完善农村公路限宽限高保护设施,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快淘汰老旧货车,促进“互联网+货运”,推进道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
四是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和装备升级,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
五是城市绿色配送行动。引导城市规划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网络,探索、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应用。
六是信息资源整合行动。加强联运公共信息交换共享,着力打通各类信息孤岛,推动政府资源信息开放,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
五、惠民利民举措
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有利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补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短板”,逐步建成“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六、注意事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各县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按照“一地一策、一企一策”要求,组织编制本地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细则,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科学安排工作进度,出台配套政策,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运输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清单,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争取纳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库。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组织编制运输结构调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保障用地指标;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事权与责任相匹配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对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的支持。对大力淘汰老旧车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有关企业和人员依照有关政策及时给予经济补偿,促进运输结构调整。
三是抓好示范引领和宣传。聚焦关键领域和环节,谋划实施一批促进运输结构调整的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工作有序开展。加大宣传报道、政策解读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维护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秩序,为运输结构调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七、关键词诠释
运输结构调整:按照“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原则,充分发挥好多种运输方式间的比较优势,统筹做好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全州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
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研究城市的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土地使用和轨道交通系统两者协调发展。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
多式联运:多式联运(intermodality):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