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桥头堡”建设中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来源 :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0-12-29


一、公路建设方面

西双版纳交通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加快州域路网提级改造,思小高速公路、小磨公路,景洪至勐海公路、景洪至大勐龙公路、佛打公路、勐海至惠民二级公路等几条高等级的建成通车,使西双版纳的公路交通运输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在西双版纳州“桥头堡”建设中,公路交通运输实现了重大跨越,实现了从州府景洪到县、到口岸公路高等级化,到乡镇公路油路化,到行政村公路通达化的目标,形成了国省道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网路的公路交通体系。

我州经济发展起步晚,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经济较落后。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交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西双版纳州的交通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里程不断增加,等级不断提高,公路辐射面不断扩大和延伸,全州人民群众走上了高速路,也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新道路。截至2009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680.8公里,其中:高速:86.7公里,一级:9.1公里,二级:273.9公里,三级:33.2公里,四级:3998.2公里,等外路:4279.8公里,比2005年的6139.9公里(一级9.1公里,二级92.1公里,三级21.9公里,四级5032.37公里,等外公路984.5公里)增长2541公里,增幅41.38%,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高等级公路里程从2005101.2公里增至2009年的369.7公里,增长73%路网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公路网密度由32.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45.3公里/百平方公里。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桥头”堡建设中,我州通往邻国老挝和缅甸两国的口岸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6年思小高速建成,从2008年小磨高速通车,2009年佛打公路建成通车,在实施大通道建设的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同步推进,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全州31个乡镇、1个街道办,2009年底均已通沥青路,油路率达100%,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期间实现通乡油路的建设目标。全州220个行政村,到2008年底我州已全面完成行政村道路的晴雨通车改造,改造率达100%,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期间实现通乡油路的建设目标。1999年至2009年共修建14条通乡油路539.79公里,投资31604万元;通达工程1371388.8公里,投资26696万元;建设客运站15,投资5165万元;安保工程4个,投资100万元;渡改桥3座,投资1020万元;渡口改造4个,投资160万元。3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全部通班车,通班车率100% 220个行政村,有161个通班车,行政村通班车率73%

近几年来,我州农村公路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视,把抓好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2006年贷款3400万元,用于新农村公路建设;2007年贷款3475万元,足额配套通乡油路107公里公路建设(布朗山公路1503万元建设47公里、景哈公路839万元建设25公里、象明公路1133万元建设35公里);2009年贷款1.5 亿元,今年下半年将继续贷款5000万元,用于自然村“村村通”2000公里道路的建设。上述贷款合计26875万元,这些数字,对我州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是举全州之力贷款修建农村公路。尤其是自然村“村村通”工程的全面启动,为农村农民兄弟办了一件最大的好事实事。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许多农民群众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困境,走上了沥青路或水泥路,显著改变了我州农村公路交通落后的局面。

二、水路建设方面

㈠关累码头:项目为1300吨级多用途装卸泊位,设计吞吐量15万吨/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码头水工建筑物、装卸工艺设备、道路堆场、给排水、消防、供电照明、通信、环保、土建等工程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3956万元。2008420日开工,截至目前为止,累计完成工程投资是2530万元,占总投资的63.95%

㈡勐罕码头:客运区建设150吨级(80100客位)船舶泊位2个,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年;货运区建设300吨级货运泊位4个,其中多用途泊位2个,件杂泊位1个,散货泊位1个,货物吞吐量100万吨(其中集装箱70万吨/年,件杂货15万吨/年,散货15万号吨/年)。工程概算总投资16379.91万元。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1.1亿元 ,2009918日开工建设,工程包括多用途泊位2个,件杂货泊位1个,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423万元,占总投资的20.9%

http://183.224.79.3:8848/submodule/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