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局对政协西双版纳州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09-30

 

 

陈金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青少年爱护环境奖”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环境保护知识进课堂的建议

(一)环境保护知识进课堂的办理情况。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教育,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培育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中小学环境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近年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教部印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已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了中小学相关学科课程,进入了课堂。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求学生“爱护家庭和公共卫生环境”“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力的事”“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小学科学课程中,设置了“地球与宇宙科学”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学习“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环境”“人类生存需要不同形式的能源”等内容,“初步了解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资源和能源,知道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求学生“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初中地理课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法治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协商民主”“法治”等议题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环境治理问题”等进行调研、讨论。高中地理课程将“人地协调观”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安排了“自然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与发展”等必修内容。

    多年来,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做为重要工作认真抓实推进2018年,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州文明办、州教育体育局、团州委、州妇联制定了《西双版纳州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内容纳入三年主题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2017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14项宣传活动,活动85场,参与25179人次;累计制作实物宣传品105800份。通过送课到校,以及带领学生到科研院所、环保设施参观等方式,给全州7937名中小学师生带去了生动有趣的环保宣传课。在大中小学开展了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最美西双版纳”为主题的绘画、征文、演讲比赛,吸引了2800余名大中小学生踊跃报名参赛,评选出200余份优秀获奖作品,并在“西双版纳环保”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上刊载。

(二)编写学习环境保护教材的办理情况。鉴于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已纳入了中小学相关学科课程进入了课堂,同时考虑学习压力和国家对学生实施的减负政策,经州教育体育局、州生态环境局、西双版纳广电台等研究分析,我们一致认为,不再新增编制青少年环境保护教材。下一步,州级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和具体做法,切实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关于设立“西双版纳州青少年爱护环境奖”的建议

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我们认真研究分析认为,设立“西双版纳州青少年爱护环境奖”的建议具有可行性。下一步,州生态环境局将积极争取资金,将该奖项纳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奖励评选中,设置比赛内容、奖项,对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给予一定奖品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与此同时,州生态环境局将联合州文明办、州教育体育局、团州委、州妇联每年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中来,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和企业的主体生态环境责任和意识。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