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公示

作者 :匿名 来源 :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12-17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1217日至1223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对以下建设项目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691-2222899

    真:0691-2125538

通信地址:云南省景洪市景洪工业园区嘎栋片区榕林路2

邮编:666100

一、拟审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未被污染医用废弃塑料(含输液瓶,袋)及其他废塑料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景洪市勐养镇农场20队高铁建设填土场

西双版纳垚鑫医卫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

昆明阳光恒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垚鑫医卫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现有项目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养镇勐养农场橡胶加工厂,20231月一期工程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投入运营,由于云南省景洪市勐养镇勐养农场橡胶加工厂要求终止原租用合同,西双版纳垚鑫医卫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在景洪市勐养镇农场20队高铁建设填土场内分为二期建设本项目,一期建设未被污染医用废弃塑料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线,回收未被污染医用废弃塑料(含输液瓶,袋),生产塑料片、塑料颗粒、医疗废物包装袋、垃圾袋、非食品包装袋和塑料筐;二期建设其他废塑料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线,回收其他废塑料,生产塑料片、塑料颗粒、塑料薄膜、塑料筐、垃圾桶、水果网套、香蕉套袋和珍珠棉。项目建成后,对现有工程进行进行异地搬迁。

一、施工期

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运输扬尘、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废气和焊接烟尘等。为了减轻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②土石方工程包括土方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降尘,尽量缩短起尘时间,每日洒水降尘次数不少于3次。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

③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采取密闭存储、堆砌围墙、防尘布覆盖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④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水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⑤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设置车辆清洗池;

⑥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纳入施工监理专项工作,设专人负责施工期环保管理和对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巡查,发现环境污染、投诉和纠纷等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妥善和合理解决。

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和施工场地降雨冲刷水等。为了减轻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少量废水随地表蒸发,无废水排放;

②一期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少量废水随地表蒸发,无废水排放;二期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依托一期已建生活设施,排入化粪池处理;

③施工场地降雨冲刷水,通过沿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将施工场地内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初期地表径流雨水截留,导入临时沉淀池,经临时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或洒水降尘。场内设置排水沟,将雨天形成的地表径流收集至沉砂池,雨天地表径流经沉淀后回用作施工过程或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回用不完的获得相关许可后排入周边雨水沟;

④尽量避开雨天施工,减少雨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对下游地表水的影响。

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为了减轻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噪声级过高,将高噪声级机械置于地块较中间的位置;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不在夜间施工,夜间施工必须报请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同意;

③施工机械选型时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

④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设备选型时,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

⑤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减少鸣笛等。

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为了减轻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废弃土石方根据当地相关要求,由施工方运到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指定地点堆放。                                                                        

②建筑垃圾可利用的回收利用或外售给废品收购站,其余运至建设管理部门指定地点。

③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内,定期运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一期施工期进行挖方、填方、清理平整硬化场地,二期在一期预留硬化后的场地上建设厂房,不涉及土石方开挖。项目占地范围内已无原生植被,主要为灌木和杂草,生态结构较为单一,动植物类型较少,周围无古树名木分布,亦无珍稀保护动物,一期施工期占地范围内的截排水沟、化粪池、污水处理站等开挖施工活动,不可避免地使工程施工区范围内大面积裸露地表,将增强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危害。为了减轻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尽量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和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②强化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做好围挡和排水设施;

③施工中严格管理,控制人员、车辆行动,减少对占地和对环境的破坏。

二、运营期

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一期和二期原料堆存-卸料-分选工段、塑料片风选工段、不合格产品和边角废料破碎工段,以及二期滑石粉料仓投料工段产生的颗粒物,一期热熔挤出造粒、吹膜、印刷、制袋、注塑工段和二期热熔造粒、吹膜、发泡、注塑工段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以非甲烷总烃计),原料堆存过程、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废气( NH3H2S)、食堂油烟等。为了减轻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一期和二期厂房设置为密闭棚房,原料仓库、生产设备、成品仓库均在密闭棚房内,原料运至厂内即开始加工,不长时间堆存;

②一期车间内热熔挤出机的热熔挤出环节为封闭式,在废气逸散口上方设置集气罩(收集率约65%)收集非甲烷总烃引入1套三级活性炭吸附设备(处理效率约80%)处理后,由距地高度15m高的1根排气筒(DA001)排放;吹膜机、注塑机、印刷机、制袋机废气产生位置上方分别设置集气罩(收集率约65%)收集非甲烷总烃合并引入1套三级活性炭吸附设备处理后,由共用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破碎机上方设置集气罩(收集率约80%)收集颗粒物引入1套布袋除尘设备(处理效率约95%)处理后,由距地高度15m高的1根排气筒(DA003)排放;二期车间内热熔挤出机的热熔挤出环节为封闭式,在废气逸散口上方设置集气罩(收集率约65%)收集非甲烷总烃引入1套三级活性炭吸附设备(处理效率约80%)处理后,由距地高度15m高的1根排气筒(DA004)排放;滑石粉料仓投料工段产生的颗粒物经仓顶1套布袋除尘设备(处理效率约95%)处理后,由仓顶距地高度约2m的排气口排放;吹膜机、注塑机、发泡机废气产生位置上方分别设置集气罩(收集率约65%)收集非甲烷总烃合并引入1套三级活性炭吸附设备处理后,由共用15m高排气筒(DA005)排放;破碎机上方设置集气罩(收集率约80%)收集颗粒物引入1套布袋除尘设备(处理效率约95%)处理后,由距地高度15m高的1根排气筒(DA006)排放;

③一期和二期共用1座污水处理站,采用地埋式,周边喷洒除臭剂(处理效率约60%);

④一期和二期共用一间厨房,厨房安装处理效率≥75%的抽油烟机,油烟经净化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有关规定即排放浓度≤2mg/m3后,引致厨房油烟集中排烟管道,由厨房屋顶1.5m高排气筒排放。

2、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包括未被污染医用废弃塑料(含输液瓶,袋)破碎和清洗废水、循环冷却系统废水、软水制备废水、地面清洁废水等)和办公生活废水等。为了减轻运营期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一期未被污染医用废弃塑料回收处理厂房和二期其他废塑料回收处理厂房周边区域设置截排水沟共用1个容积36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初期雨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期雨水通过雨水排放口外排;

②一期和二期共用1座处理量60m3/d的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约200m2,工艺采用“预处理(格栅、沉淀、调节)+生化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石英砂过滤+活性炭吸附)+紫外消毒”,并设置1个容积70m3的清水池,1个容积70m3的应急事故池;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24)洗涤用水水质标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③一期厂房旁新建1个容积6m3的一期冷却水池,二期厂房旁新建1个容积12m3的二期冷却水池,生产设备冷却水循环利用,不外排;

④一期和二期共用1间厨房,厨房内新建1个容积1m3的隔油器,综合楼旁新建1个容积20m31#化粪池,公共卫生间旁新建1个容积20m32#化粪池;生活废水经隔油器、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24)洗涤用水水质标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3、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运转时候噪声,为了减轻运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运营期设备设置在厂房内,设备基础采取基础减振措施;

②运营期尽可能选用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机械设备;

③运营期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此降低摩擦,减少噪声强度,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④运营期应加强运输车辆管理,教育运输人员运输时低速、匀速行驶,禁止鸣笛,且将运输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

4、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一般工业固废(包括原料分选杂物、沉浮漂洗槽底渣、污泥、不合格产品、废边角料、废包装材料、布袋除尘设备收集的粉尘、废布袋、污水处理站格栅渣、污泥和废活性炭等)、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化粪池污泥和危险固废(废活性炭、废桶和废矿物油等)。为了减轻运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在厂房西南侧新建1间一般工业固废暂存间,占地面积100m2,收集暂存一般工业固废,并建立一般固废管理台账;

②厨房废水隔油器废油设置2个专用带盖塑料桶;

③厂区内按需设置若干垃圾桶;

④污水处理站污泥设置有1个容积10m3的污泥干化池,并建立一般固废管理台账;

⑤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在生产车间南侧新建1间危废暂存间,占地面积20m2,并设置4个危废临时储存容器,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

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运营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排放污染物对动植物、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6、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影响途径主要是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NH3H2S、厨房油烟等大气沉降,废水和危险废物的地面漫流和垂直入渗。为了减轻项目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运营期危废暂存间划分为重点防渗区,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要求进行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 -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②一期运营期原料仓库、废塑料清洗区、污水处理站、应急事故池和二期原料仓库、废塑料清洗等区域划分为一般防渗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要求采取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进行一般防渗;

③除绿化以外的其他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要求,采取一般地面硬化进行简单防渗;

④运营期若发现废水或危险废物泄漏,需启动环境预警和开展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措施主要有泄漏厂区停运危险废物阻隔和回收。在1天内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泄漏的初始环境报告,包括责任人的名称和电话号码,泄漏物的类型、体积和土壤污染物浓度,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7、运营期环境风险影响及对策措施

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物质为丁烷、乙醇、废矿物油、硫化氢和氨气。为了减轻项目运营期环境风险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乙醇和丁烷储存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确保乙醇储存安全性,注意乙醇和丁烷的储存要求及禁配物,严格管理;

②储存场所保持阴凉、干燥、通风,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并设置围堰;

③配备消防、防护器材设施;定期开展应急消防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④危废暂存间在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进行建设;

⑤危废暂存间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⑥危废暂存间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⑦危废暂存间应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⑧危废暂存间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⑨危废暂存间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⑩危废暂存间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临时储存容器;

⑪危废暂存间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⑫加强设备检查维护管理,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安全可靠;

⑬厂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疏散通道保持畅通,不得堆积杂物,并对地面及时进行清扫;

⑭配备消防、防护器材设施;定期开展应急消防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⑮污水处理站和化粪池等池体,定期喷洒除臭剂,检修和清掏作业应由专业人员携带便携式硫化氢和氨气浓度监测仪器,穿戴防护服、自给式呼吸面罩进行;

⑯制定本项目特点合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于20231101日通过西双版纳新闻网进行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建设单位于20240320日~20240402日(10个工作日)内分别通过20240320日西双版纳新闻网公示,20240320日、20240325日西双版纳报公示,20240320日勐养农场榕树生产队第八居民小组公示栏粘贴公告的形式同步开展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建设单位于20241112日通过西双版纳新闻网进行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和公众参与说明公示。公示期间,均未收到公众反馈的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