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双版纳州生态环境局窗口>>环境保护>>环境质量>>环境公报>>
201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 :西双版纳州环境保护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4-06-16
地表水环境质量
全州地表水水质基本稳定,三县(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要求。主要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
■主要河流水质
澜沧江、普文河、补远江、流沙河、南阿河、南腊河、南览河、南果河等8条主要河流的12个监测断面中,全部符合水功能要求,水质总体保持良好。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4个监测断面,占33.3%;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有8个监测断面,占66.7%;与2012年相比,Ⅱ类水质由2012年的5个降为4个,Ⅲ类水质由2012年的7个增加为8个。
按《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的规定评价,2013年12个断面全部达到水功能要求,与上年相比,水质稳定。
■澜沧江
澜沧江水质为优,州水文站、勐罕码头、关累码头3个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均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普文河
普文河水质良好,普文水文站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补远江
补远江水质为优,小勐仑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优于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流沙河
流沙河水质良好,勐海水文站断面、民族风情园断面水质均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南阿河
南阿河水质良好,东风三分场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南腊河
南腊河水质良好,勐腊水文站、勐捧岔河两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南览河(打洛江)
南览河水质良好,打洛江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南果河
南果河水质良好,勐阿水文站监测断面水质为Ⅲ类,达到水功能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稳定。
城市水环境质量
■城市饮用水水源
景洪市城区饮用水源(澜沧江)12期监测中8期达到Ⅱ类标准,4期达到Ⅲ类标准,水质为优;勐海县城区饮用水源(那达勐水库)12期监测中11期达到Ⅱ类标准,1期达到Ⅲ类标准,水质为优;勐腊县城区饮用水源(南细河)12期监测中11期达到Ⅱ类标准,1期达到Ⅲ类标准,水质为优。三县(市)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Ⅲ类标准要求。
■城市景观水体
全年12个月对景洪城区内的景观水体(孔雀湖、白象湖)进行监测,孔雀湖水质监测结果为9次Ⅲ类,3次Ⅳ类,满足景观用水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有所改善。
白象湖水质监测结果为1次Ⅲ类,3次Ⅳ类,8次Ⅴ类,满足景观用水要求,与2012年相比,水质有所改善。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全州环境空气质量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景洪市环境空气质量
景洪空气污染指数为优的天数有179天,占49%,空气污染指数为良的天数有186天,占51%。主要污染因子为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
与2012年相比,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为优的天数减少了17天。
勐海县环境空气质量
勐海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质量为优。
勐腊县环境空气质量
勐腊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质量为优。
■酸雨
景洪市城区全年监测降水样品92个,未出现酸雨样品。
城市声环境质量
2013年景洪市城市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交通声环境质量、区域声环境和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交通声环境
景洪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58.2-68.8dB(A)之间,全市平均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2.2dB(A),未超过国家标准,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好”。
■功能区声环境
景洪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显示,2、4类区等效声级均能满足功能区声环境要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为“好”。
■区域声环境
景洪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40.6-67.2dB(A)之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3dB(A),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为“较好”。
生态环境质量
■自然保护区
全州森林覆盖率78.33%,新增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514公顷,至此全州受保护区域面积累计达496569.8公顷,占全州总面积25.97%。其中全州共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为355108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18.57%;其他受保护区域有5个,面积为141461.8公顷,占全州总面积7.4%。
完成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州、县、小区三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建设,“4185”保护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启动易武—勐伴州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
继续加强跨界生态保护合作,巩固南起中国尚勇—老挝南木哈,北至中国勐腊—老挝风沙里,地跨西双版纳和老挝北部三省的长约22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0万公顷的“中老跨边境联合保护区域”(中国10万公顷,老挝10万公顷)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亚行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二期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申报,申报实施了西双版纳中老跨界生态保护合作政策与评估项目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关键地段生态恢复、西双版纳生物廊道勐海段示范项目。
■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
全年义务植树100万株。推进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完成种植面积12万亩,种植珍贵树种苗木383万株。
在澜沧江和南腊河流域实施省部、州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云南华鲮等各种鱼苗73.56万尾,有效保护了州内流域水生生物资源。2013年投入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保费770万元,已赔付512万多元,结案102万元;收容救护国家保护野生动物394头(只),办理野生动物调运许可4248头(只)。
全年共受理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案件1239起,查处1246起,查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785人。收缴林地1.8公顷、林木树木140立方米、木材144立方米、野生植物及其制品300株/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512头(只/件)、枪支564支。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审批新建的小采选项目,强化矿产资源“两费一金”的征收。全年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1528万元、采矿权使用费5.5万元。收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249.07万元。
■水土流失防治
全年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09平方公里,组织实施了南腊河勐腊县城、曼龙代段治理工程和流沙河勐海县城段、打洛跨界河流治理工程建设。
■气象与灾害
全州三县市的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在19.7~22.8℃之间,较常年偏高0.2~0.8℃。全州各地年总日照时数正常至略多,年总日照时数在2028.1~2451.3小时之间。全州各地年总降雨量略多,在1348.7~1758.7毫米之间。
全年辖区内共发生干旱、风雹、洪涝、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37次,受灾人口24.8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29813人),因灾死亡2人,因灾失踪1人,饮水困难大牲畜5764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9.98万亩(其中:绝收面积4.37万亩、成灾面积26.45万亩),倒塌房屋13间,损坏房屋4418间,部分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