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财政:“三个聚焦”持续提高财政资金“民生含量”

来源 :西双版纳州财政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11-0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夯实预算编制、优化预算级次、加强服务指导,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持续落实直达资金机制,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和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截至9月末,全州民生资金支出完成85.14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8%

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公益性支出比重

突出就业优先。落实基层治理专干、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技能培训专项行动,多举措促进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全州就业支出0.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56万元,增长8.4%

支持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实施雨林助老行动、雨林护苗行动,支持一老一小关心关爱服务,全州老年人福利支出992万元、儿童福利支出213万元。支持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全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支出1.16亿元,同比增长4.5%。支持残疾人康复、就业及六类重点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医保待遇清单制度,合理确定、规范调整医保待遇水平。筹措资金6.5亿元补充社会保险基金,保障全州社会保险对象待遇落实。

支持健康西双版纳建设。全州卫生健康支出15.4亿元,落实医疗卫生高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财政保障任务,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贯彻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支持体系强化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投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0.58亿元,发放830户符合条件的家庭租赁住房补贴,支持608套租赁住房建设、151个老旧小区改造和460套城市危旧房改造。

聚焦教育发展,提升支出质效

全面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教育领域财政事权支出责任政策,确保各项教育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要求,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各教育阶段生均、教师工资、学生资助、教育改革发展等项目资金截至9月末全州教育支出完成17.91亿元,用于保障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全州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好“两免一补”、公用经费保障等政策。截至9月末,共安排资金1.6亿元,用于改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学校硬件。通过各方努力,全州各级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学校安全普遍加强、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保障义务教育。2020年起,小学教育由年生均600元逐步提高到720元;初中800元提高到940元。小学、初中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200元提高至300元。高中教育阶段由年生均1200元提高到1500元。2021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营养膳食补助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

坚持教育惠民政策。落实从学前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对各级各类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大学生贷款应贷尽贷,确保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自2024年春季学期起,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由年生均小学1000元提高到1250元,初中1250元提高到1500元。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支持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偿还贷款本息,支持州第一中学与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合作办学。

聚焦惠民惠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抓产业就业促增收。加强农业投入优先保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州农林水支出17.18亿元,有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投入上海援滇专项资金8288万元,建立有效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建设。投入1790万元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建设,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投入6000万元支持十二座古茶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好惠农惠民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及时下达惠农财政补贴资金1.35亿元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抓专项整治促增效。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整治,全州共发现问题41个,金额350.54万元,已全部完成整改。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一卡通”专项治理成果,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规范、补贴发放精准及时,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9月末,全州共发放惠农补贴9557万元,惠及农户约10.19万人次。

农综改资金促提质。用好省级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努力提高农村基础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投入财政资金9568万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推进“非粮化”专项治理,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落实粮食购销保障职责,积极争取上级粮食风险基金补助资金1005万元足额安排州级预算630.31万元落实好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资金,保障全州粮油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