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西双版纳州财政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09-07-16

关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08年地方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地方财政

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09年2月23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双版纳州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西双版纳州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全州各级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狠抓增收节支,严格依法理财,强化监督管理,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一)全州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95070万元,为年初预算数73100万元的130.1%,超收21970万元,比上年增收31453万元,增长49.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2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基金预算收入23059万元,比上年增长6.9倍。全州地方财政支出298613万元,为年初预算数238400万元的125.3%,比上年增支81624万元,增长37.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56780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基金预算支出41833万元,比上年增长3.5倍。

全州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地方财政收入95070万元,省各项补助收入205356万元,调入资金20万元,上年滚存结余3851万元,收入总计304297万元;地方财政支出298613万元,上解省级支出4420万元,支出总计30303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为1264万元。

(二)州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州本级地方财政收入2656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18700万元的142%,为调整预算数26000万元的102.2%,比上年增收11072万元,增长7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194万元,基金预算收入8368万元。州本级财政支出73898万元,为年初预算数60565万元的122%,为调整预算数73423万元的100.6%,比上年增支23477万元,增长46.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187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2019万元。

州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州本级财政收入26562万元,省各项补助收入205356万元,调入资金2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6255万元,上年滚存结余2956万元,收入总计241149万元。州本级财政支出73898万元,上解省级支出442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62193万元,支出总计24051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638万元。

以上均为快报数,财政厅批复我州2008年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还会有所变化,将按时报告州人大常委会。

二、2008年全州财政工作情况

(一)管育并重,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快速增长

采取有效措施,沉着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严重病虫害、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一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和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确保财政收入及时收缴入库,地方税收收入完成58335万元,增长12.8%。二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制,努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政策,非税收入完成13676万元,增长52.3%;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3059万元,增长6.8倍。三是努力培植壮大财源。着力扶持培育电力、矿业、云麻、茶、橡胶等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景洪水电站三台机组并网发电增加地方增值税收入3738万元,支柱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加。

(二)突出重点,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作用,着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大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2008年全州安排经济建设支出预算65215万元,比上年增长23%,重点支持全州交通能源、农林水利、教科文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州民族中学、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西双版纳机场改扩建工程、勐宋水库、南咪细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第一时间将中央和省级扩大内需项目资金14630万元拨付到位,确保扩大内需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三)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34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9.2%。一是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州级财政继续安排1000万元资金,实施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三是加大对农民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力度。通过“一折通”将各项涉农惠农补贴足额兑现,充分调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四是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勐海县勐遮镇农业综合开发“曼杭混模式”8个示范点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五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州级财政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专项资金400万元,州级兑现230万元集体天然林和农地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六是支持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七是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在全州范围展开,初步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机制。

(四)注重民生,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财政支出继续向社会事业倾斜,为改善民生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力度。全州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64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重点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投入。二是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全州教育支出完成466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0717万元。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筹集3174万元用于支持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新建校舍2.51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1.57万平方米。三是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支持城市社区卫生建设,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全州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1696万元,同比增加6021万元,增长38.4 %四是继续支持科技、文体、传媒和计划生育等事业发展。全州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和计划生育支出完成15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重点改善基础科研条件、支持农村和社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落实计划生育 “奖优免补”等政策,改善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条件。五是加大维稳经费投入,努力促进构建平安和谐西双版纳。

(五)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改革。景洪市在总结3个试点乡镇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预算市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勐海县、勐腊县完成了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继续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强化部门预算编制管理。三是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州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部门202个,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265个,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财政管理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四是政府采购管理不断加强。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措施。五是积极做好清查预算单位“小金库”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2008年全州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成绩,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全州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搞建设与保民生的矛盾日益突出,财力紧张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县、乡两级财政困难状况仍然突出,促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对全国、全省经济运行造成明显影响,对我州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加剧。全州的茶业产业、橡胶产业、矿产业等受到严重冲击,工业经济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经济形势严峻,今年将是我州进入新世纪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今全州财税工作不容乐观。从收入方面看:中央为刺激经济增长,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地方产业实施税收优惠、取消或停止100余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将造成政策性减收。同时受今年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影响,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联的各个税种的收入面临下滑风险,财政增收难度较大。从支出方面看:我州作为边疆、民族、贫困州,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基础脆弱、增长方式粗放、历史欠账和遗留问题较多。在财力增长受限的同时,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等有关民生的各项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州财政在支出安排上,既要保增长、扩内需、搞建设,又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财政资金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给财政支出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统筹平衡难度很大,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对我州今年的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我们也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州积累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采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为我州强基础、调结构、增后劲提供了空前的重大机遇,也将为我州财政收入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立足当前形势,按照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州政府工作部署。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对“三农”、民生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的投入,支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跨越发展。

(一)全州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9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11700万元,比上年增收16630万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支出安排344400万元,比上年增支45787万元,增长15.3%。上解上级支出4000万元。全州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收入111700万元,预计省各项补助收入234436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731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4294万元,体制补助收入7948万元,预计转移支付补助收入71502万元,预计专项补助收入143376万元;调入资金1000万元,上年滚存结余1264万元,收入总计348400万元,地方财政支出344400万元,上解省级支出4000万元,收支平衡。

(二)州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州本级地方财政收入29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州本级地方财政支出834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补助各市县1830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上解省级支出4000万元。州本级收支预算平衡情况:州本级预算收入29470万元,预计省各项补助收入23443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5000万元,调入资金1000万元,上年滚存结余638万元,收入总计270544万元;州本级预算支出83457万元,上解省级支出400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83087万元,支出总计270544万元,收支平衡。

四、2009年的主要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以增收节支为核心,促进财政收支稳定增长

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式,抓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确保财政收支稳定增长。一是抓好收入征管。强化对重点税源的监控,严格执行税收减免政策,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逐步建立征收、安排、使用三分离的收缴管理新模式,提高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贡献。二是规范支出管理。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理财观念,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出境经费等实行零增长,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二)以巩固农业为重任,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

把支持 “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2009年全州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39500万元,比上年增加5178万元,增长15.1%。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结合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的推进,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认真落实面向农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扩大涉农补贴范围和规模,及时足额兑现财政补贴资金。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长效机制。四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突出支持重点,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五是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曼杭混模式”推广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继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大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全州安排教育支出54500万元,比上年增加7873万元,增长16.9%。重点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努力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好数据的收集、方案制定和资金筹措工作。二是支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全州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536万元,增长15.2%。积极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三是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州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3304万元,增长15.2%。继续支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支持科技、文化传媒和计划生育等事业发展。五是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加大对民族、宗教、禁毒防艾工作的投入,促进平安和谐西双版纳建设。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财政运行机制

继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规范财政资金审批和预算追加制度。积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贯彻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乡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在州级预算部门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规范财务管理。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以涉农资金为重点,把性质相近、目标相同、用途相似的资金整合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提高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的能力。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巩固 “小金库”清理成果,建立健全防范“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将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政府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勤奋工作,确保完成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财税工作目标任务。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