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双版纳州主要自然灾害形势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11-24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西双版纳州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州自然资源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水利局、州应急管理局、州林草局、州地震局、州气象局、州消防救援支队、州森林消防大队、州水文水资源局对全州自然灾害风险趋势进行会商研判,形成了 2023 年度西双版纳州自然灾害趋势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2023 年总体趋势预判

全州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为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等。预测,2023 年降水量与历年持平的可能性较大,州内大部分河道年径流量以平偏枯为主,全州发生大规模干旱和重大洪涝灾害情况概率较小,不排除局地局部的人饮困难和山洪灾害;全州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地质灾害防治属于一般防治区;阶段性和区域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3 月—5 月是防火重点时段;地震活动仍然较为频繁,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有发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林业有害生物的风险。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多灾种并发的情况,需严密防范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交通运输、通信电力、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一)气象灾害

预计,2023 年全州年雨量正常至偏多,在 1290~1720 毫米

之间,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1~2 成;年平均气温 19.0~23.0℃,

与常年同期值持平。春季(3~5 月),全州气温正常,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自然降水稀少,全州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可能出现 10 天左右轻度以上污染天气;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活动较常年偏多偏强,3 月份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春夏转换期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突发,雷电灾害频繁。雨季于 5 月中旬前后开始,主汛期(6~8 月)台风低压等降水系统较常年同期相比更为活跃,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单点性暴雨、大暴雨天气突出,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可能较常年偏重发生;秋季(9~11 月)易出现单点性强降雨和连阴雨天气,前期降水充足、土壤饱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雨季于 10 月中旬前后陆续结束。冬春季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阶段性降温天气突出。

(二)地质灾害

全州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152 处,其中,景洪市 58处、勐海县 44 处、勐腊县 50 处;按地质灾害成因分,有滑坡135 个、崩塌 9 个、泥石流 8 个;按灾害等级分,有特大型 1 个、中型 25 个、小型 126 个;共威胁居民 2524 户 10643 人,威胁资产量共 3.7082 亿元。人类工程活动不规范引发地质灾害增多,全州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群众建房建厂依然处于十分活跃阶段,这些人类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的整坡塑台活动,常形成不稳定高陡边坡,若未得到有效处置或处置不到位,容易造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全州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预防预测困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监管任务繁重。

(三)森林草原火灾

2023 年春季,全州降水少,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逐渐升高,达到 2~3 级。特别是在 3 月下旬至雨季开始前,高温低湿,局部地区风速增加,阶段性和区域性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气象等级可达 4~5 级。近年来暂停了林业计划烧除工作,林下可燃物逐年增多,特别是清明节、泼水节、“五一”等节假日期间人员户外活动和不规范农业生产用火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与我国接壤的老挝、缅甸等地区境外林火偶有侵入。

(四)水旱灾害

2023 年冬春,全州库塘蓄水良好,全州人饮水源水库 34 座能保障人饮供水,水库供水灌区能保障大春用水,大概率不会发生洪涝灾害及大规模干旱灾害,不排除轻度的局地局部人饮困难。州内主要河流总体水情稳定,大部分河道年径流量以平偏枯为主,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情况概率较小,不排除局部山洪灾害。

(五)生物灾害

全州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从发生趋势来看,重点监测和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病虫害和有害生物。预计全州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局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等)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 96 万亩次,主要发生在勐海县勐遮镇、勐混镇、勐海镇、勐阿镇等。草地贪夜蛾虫害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0 万亩次。各县(市)均受红火蚁危害,景洪市、勐腊县发生范围较广。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主要以松毛虫、薇甘菊、红火蚁、杉木病害为主,预测面积为 2.72 万亩,较 2022 略有上升。

(六)地震灾害

2023 年,国家、省地震局综合研判地震趋势及重点危险区,西双版纳州是重点危险区之一,勐海县列为地震重点危险区中的重点县,地震形势较为严峻。当前,全州地震灾害预警监测和防范基础薄弱,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乡镇农村居民建筑防震抗震等级低,公众缺乏对灾害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经验,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弱,一旦发 6.0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灾害及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和财产损失。

三、灾害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针对 2023 年西双版纳州自然灾害风险趋势,为切实做好2023 年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丘北“5.27”洪水灾害,红河金平“5.23”、“6.28”

泥石流灾害教训,做好全州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针对 2023年全州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仍然严峻的形势,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充分认识全州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做好会商研判、应急值守、监测预警、隐患排查、隐患治理、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进一步抓实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对存在重大险情、安全隐患的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能治理的尽快治理,暂时无能力治理的要细化紧急避险方案和措施,防止重大山洪灾害、地质灾害造成人员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一是进一步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的动态巡查排查,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二是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值守,充分发挥部门、一线灾害巡查员及专家技术支撑作用,及早发现处置灾害险情隐患。三是组织开展山洪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采取有力、有序、有效的应急措施处置。收到强降雨过程预警信息,严格执行 24 小时巡查制度,加密巡查频次,及时发现险情,立即组织涉险群众转移避险,特别是靠山临河、沟边、坡脚、村寨,各级责任人加强督促检查力度,落实落细提前防御工作。四是加强工程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坚决避免“天灾”+“人祸”灾害事件的发生。五是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融合。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紧起来、工作上严起来,强化责任落实,对标对表抓实抓细灾害防范应对过程中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确保防灾减灾救灾安全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抓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一是充分认识防汛救灾风险形势复杂性和严峻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防汛防灾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落实《学习贯彻〈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切实提升灾害防御和应对处置能力的任务分工方案》《关于贯彻落实提升强降雨防范应对能力工作方案的任务清单》等具体工作任务。二是提前做好旱情防范应对工作,供水相关单位根据供水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供用水计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搞好抗旱供用水调度,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用水。三是进一步围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和农业生产抗旱两项工作,及时开展水利设施修复和再建续建工作,力争做到所有渠道、管网等保证正常通水,提高抗旱能力,确保水资源效益有效发挥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四)进一步抓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一是对森林防火高火险期工作进行再动员和部署,深入全州各县(市)、乡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自觉杜绝违规用火行为,做到宣传到户、发动到人,切实增强群众安全防火、科学扑火意识,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健全完善防控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特别是进入林区游客、居住林区中的村庄、零散住户等重点部位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开展《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宣传,普及森林火灾扑救及自救避险等知识,积极营造森林防火宣传氛围。三是强化火源管理,减少火灾隐患,针对当前森林防火高火险期的特点,结合各自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森林火灾发生。加大重点火险区域的巡查力度,严格野外用火管理制度,坚决追究野外违规用火的肇事者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从源头上管好火源。四是加强农事用火管控力度。切实压实责任,农事用火的组织管理坚持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原则,重点落实好基层单位的用火监管和组织责任。各县(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和乡镇人民政府、村社要组织工作人员加强对农事用火组织管理工作监督和指导。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事用火组织管理措施,既要保证农户的需要,又要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安全,严格报备审批。五是积极开展防灭火技能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省、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打造训练有素、作风过硬、能打胜战的防灭火力量,全面提升西双版纳州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处置火情火灾及火场紧急避险能力,确保科学安全有效处置森林草原火情火灾。六是按照“上下基本对应”原则,持续做好防灭火指挥机构和职能调整工作,并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坚决把森林防灭火工作统起来,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进一步细化明确森防指成员单位的防灭火职责,明晰部门职责边界,衔接好“防”与“救”的责任链条,做到平时统筹、空时兜底。

(五)进一步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各县(市)以促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范和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稳定农业生产。制定防范方案,建立防灾减灾抢险机制。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调联系,及时研判灾情和农情,做好农用物资储备和市场监管工作,积极应对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抢种、补种、改种等补救措施,争取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二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田间管理。持续开展专家和农技人员下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块开展技术指导,为受灾群众提供技术支持。督促农户加强田间旱涝安全隐患排查,夯实农业保丰收基础;三做好病虫害防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病虫害防控工作精神,全面开展监测预警,及时掌控虫情病情动态,制定病虫害防控方案,建立病虫害报告制度,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工作,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等重大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加强预警防控,争取“治早治小、

全力扑杀”,确保不大面积发生,保障粮食安全;四是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确保中央和省级救灾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保险工作,加大保险政策宣传、投保力度。五是加强农情信息统计。及时上报灾情农情统计数据,及时发布农情预警信息,做到“数据实、底数清、措施准”,为各级政府提供强实、有力的决策支撑。

(六)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及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以万全准备确保万无一失,从早从紧、从严从实抓好防震减灾、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抗震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健全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置,理顺管理体制,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应急指挥体系协调联动、高效运转。三是常态化开展震情形势分析,进一步梳理、查找思想认识、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工作管理、应急准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制定整改清单,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及工作任务,逐条抓好落实,全面做好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四是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工作保障,落实人员、经费保障,切实加强地震监测台站运维管理,确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正确运转,震情跟踪监视与震情信息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五是全面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及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深入推

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不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防震减灾意识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七)进一步做好全灾种灾害应急处置准备。一是加强信息报送,严格 24 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地震、水文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密切关注、精准研判天气、水旱、地质地震、森林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灾害风险形势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建立稳定州、县(市)、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保障各类灾害信息畅通,为降低灾害风险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强物资储备,强化数量质量,健全救灾物资协同保障、应急采购和紧急调拨配送体系,进一步丰富救灾物资的品种、提高物资的档次和质量,积极落实救灾物资分级储备,确保灾情发生后救灾物资能及时运达灾区。三是强化各类救援队伍尤其是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积极训练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发生灾害险情事件,穷尽一切手段、穷尽一切力量、穷尽一切办法,全力开展抢险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