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第75号)交我们办理,综合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在接到《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函》(西政办函〔2024〕12号)后,州科技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印发《西双版纳州科学技术局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梳理了《办理(督办)清单》,逐项确定牵头领导、责任领导及责任人,强调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报送方式及答复要求,构建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二)专题研究建议问题。一是函商协办单位意见。函商州教育体育局、州卫生健康委、州外办、州林草局等协办单位,并将复函协办意见建议进行收集整理。二是广泛征集研判。通过对驻州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企业开展电话咨询、实地调研等方式,征集充实相关领域信息数据。三是开展面商并形成答复草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9月29日针对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不强等问题,以及重视傣医药的传承和保护、以科技创新推动傣医药产业现代、推动傣药医药结构的建设,突出医疗队伍骨干作用、重视傣药材人工种植技术,保障源头供应等意见建议逐一进行座谈面商,并形成了答复草案。
二、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关于“重视傣医药的传承和保护”相关内容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2022年9月16日,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成立重点产业工作专班的通知》,把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纳入我州七大重点产业,发布《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配套出台《西双版纳州“十四五”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工》《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及申报评审办法(试行)》《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颁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药条例》地方立法进程。
此外,根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工作要求,已组织州傣医医院为责任单位、由三县市协助,共同做好2024年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理项目,将全面开展对基层、民间傣医药传统知识的抢救性调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同时,将傣医药理论挖掘和经方典籍保护的内容,也写进了《傣医药条例》(草案送审稿)的“第三章保护与发展”“第十四条”中,条例中明确要求“鼓励个人和组织捐献傣医药文献、验方、秘方和传统诊疗技术等。对有重要价值或作出生要贡献的,经评审后可以给予奖励”,在“第十五条”中明确规定“自治州建立傣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建立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傣医例条例》发布后,对我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继续按照《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推进100个傣药标准研究,2024年完成一期项目37个傣药标准(4个对照药材、10个药材标准、4个标准修订、19个饮片炮制规范)的研究,同时开展二期35个傣药标准研究工作。争取政府资金扶持,按照《中国药典》的遴选标准,以“临床广泛使用、基础研究扎实、资源来源丰富”为原则,遴选出符合临床和生产实际的常用品种,在现有傣药成药、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基础上,重点支持具备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应用广泛等特征的傣药品种申报入典,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二)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傣医药产业现代化”相关内容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全州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医科院药植所云南分所、省热带作物研究所、省林科院共4家驻州科研院所涉及傣药南药研究领域;建有“一带一路”南药工程中心、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钟国跃、段俊专家工作站等创新研发平台。有5家制药企业,2024年升规1家,共有规上2家。推荐西双版纳傣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2024年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助力科技创新推动傣医药产业现代化。
同时,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重点项目5个(云南煌雅傣药业有限公司傣中药饮片厂建设项目、西双版纳苦口动物驯繁及生物饮片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西双版纳州2023年第一期傣药标准研究项目、优质中药材良种繁育、种植项目),总投资32938.2万元,2023年度完成投资10154万元。2024年1至8月完成投资6955.84万元。
2023年期间,共实施奖补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医疗机构制剂及经典名方开发应用、大健康产品开发及运用等项目21个,请拨资金共计1285万元,实际使用1202.26万元。其中,发布实施《2023年生物医药(傣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实施药材品质提升技术研究及示范、濒危珍稀中药材保护与利用、特色健康产品开发、新药临床研究、傣医药品种二次开发等5个重点方向进行攻关,推动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23个、立项支持12个。2023年度,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27.96万亩,收获面积20.77万亩,农业产量6.1万吨,农业产值8.36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产值1.1亿元,限额以上药品销售额7.79亿元,中傣医疗机构收入4.5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21.75亿元。
2024年,发布《2024年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州级财政资金安排专项经费2000万元,重点围绕傣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傣药标准研究、经典经方开发应用、功能性产品开发运用、傣药制剂及饮片开发应用、生物医药(傣医药)成果转移转化、傣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傣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申报。共立项支持26个,涉及项目资金1920万元。
(三)关于“推进傣医医疗结构的建设,突出医疗单位骨干作用”相关内容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目前,州内有4家中傣医医疗机构,其中 1家为三级民族(傣)医医院。有 4个睡药推广基地,3个名老傣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临床专科,10个示范中医馆,25个国家、省级能力提升类在建项目,各专(学)科特色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8年,成立州傣医医疗集团,涵盖全州二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民营中傣医机构,以及傣医药科研、教育、企业等 80家成员单位,其中 7家为州外医疗机构。全州已初步建成了以州傣医医院为龙头,县(市)中傣医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社会办傣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四级立体式傣医药服务网络。
一是按照标准全力推动省级傣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州傣医院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确保2025年通过验收。进一步提升全州傣医医疗服务能力,打造云南省独有、东南亚领先的民族品牌。二是指导督促。继续督促指导州傣医医院及景洪市中傣医医院推进等级医院创建工作,推动各级中傣医医院加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等13个中傣医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今年以来组织全州申报10个国家级和省级能力提升类项目、共13个项目点,成功获批7个项目,其中,州傣医医院成功申报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拿科)和1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学科(痹病科),并成功申报省级傣医区域医疗中心和儿科建设项目;州人民医院1名人员通过省级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评审;景洪市中傣医医院、勐腊县中傣医医院通过省级中医医院中医应急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批准。其余6个项目点正在由省级审批中。三是积极推进全州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傣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达到国家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及云南省基层康复科(室)建设标准,全州基层中傣医康复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90%,让基层群众就近获得优质的中傣医药和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将完成 16个乡镇卫生院中傣医管和康复科建设,力争2所县级中傣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不断提升全州傣医医疗结构建设。
(四)关于“重视傣药材人工种植技术,保障源头供应”相关内容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目前,我州种植的主要品种有三七、重楼、南板蓝根、石斛、薏仁、砂仁、草果、茯苓、黄精、金银花、沉香、生姜、八角、肾茶、莪术、跳蚤草等其他傣药;上万亩的品种有石斛、砂仁、沉香、生姜;上千亩的有薏仁、黄精、重楼、莪术、跳蚤草等品种。现已完成普文丫口管护站国有林场1000亩傣药种质圃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目前面临濒危的35种傣药材资源进行资源调查,引种保存和评价研究,收集100种傣药材种植傣药种质圃。同时,征集梳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项目6个,计划投资金额400万元,其中,种业项目2个(西双版纳毛狗蕨种质资源收集及药效评价100万元、鸡血藤种业项目100万元),苗圃项目1个(傣族药食两用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和常用傣药基源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研究200万元)。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中傣药材种植。为贯彻落实《西双版纳州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力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西双版纳州森林资源优势,在林下适宜空间规范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仿野生种植,积极推进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建设,在不破坏生态多样性的前提下,推广在人工林和商品林林下仿原生境种植砂仁、滇黄精、滇重楼、大百解、姜黄、金毛狗、百部、天门冬等中药材品种。截止目前,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8.51万亩,产值2.9亿元。
(五)关于“加强傣医药基础研究,促进傣医药产业现代化”相关内容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一是制定并颁布实施傣药标准。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云南分所及州傣医医院、州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州已研究制定了104种傣药材标准并颁布实施,填补了傣药无标准的历史,为傣医用药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下一步积极争取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金,加大对傣医药南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投资基金参与傣医药南药产业各环节的投资。二是推进傣药条例编制。目前,州人大召开《条例(草案)》立法协商会,对《条例(草案)》进行讨论。待州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州委审议,将进一步加快进程。同时,对照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呼吁与《条例(草案)》同时发布《西双版纳既是食品又是傣药材目录》。
(六)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彰显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相关内容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一是持续壮大人才队伍。全州有傣医药中、高级职称 66人。2023年,取得傣医专业医师资格706人。有 17人取得中傣医确有专长资格证书(其中中医 11人,傣医 6人)。持续支持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考核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强傣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人才招聘。落实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对于符合调配条件的傣医药专业技术人才,优先办理相关手续。进一步畅通傣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通道,有序开展傣医药专业中级职称申报评审。二是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州内聘请了杨宝峰等 19名院士专家担任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特聘专家,1名傣医药专家为州委联系专家成员。同时,在“引”才上提前谋划,抢占先机,3月中旬组织到昆明医科大学及云南中医药大学校园招聘会开展人才招引工作。在“育”才上多措并举,激发活力。积极搭建培养平台,推动人才发展。已完成2024年沪滇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和培训前期工作,将于5月27日组织50名卫生管理干部到上海市交通大学开展培训,并组织10名业务骨干人才到松江区各医疗机构进行跟班学习3个月。2023年有8人入选“雨林英才支持计划”医疗卫生人才专项,5人项目入选,1个傣药团队入选州委组织部实施的“雨林英才支持计划”。支持鼓励傣医药人才申报“国贴”“省突”“省贴”和“雨林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等人才奖项、项目(计划),引导中(傣)医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加大对基层傣医药人才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傣医药人才参加中医药、民族医药等省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三是毕业后教育深入开展。州傣医医院为国家级傣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级傣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勐海县中傣医医院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两个规培基地共培训 96名中傣医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接收德宏州 4批60人到我州集中培训学习。2023年联合州总工会举办了“西双版纳州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竞赛”,选派2名选手参加“云南省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实际水平。四是坚持发展师承教育。全州建成了康朗腊、康朗香、林艳芳等 3个名老中傣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出林艳芳、岩罕单、玉腊波、赵应红等一批傣医药学科带头人,遴选了 33名州级傣医药专家。州内有 14名国家级、省级“傣医徒弟”,50余名民间“民族医徒弟”。五是着力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全州中傣医药人才信息库,进一步摸清全州中傣医药人才队伍状况。加强傣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师资培训,持续提升带教质量,目前基地共有在培规培生共计90人。向州总工会申报“傣医适宜技术技能竞赛”项目,组织傣医适宜技术“大练兵”,为选拔中傣医药业务能手作准备。2023年,组织召开全州中傣医药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以及 9期傣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期中傣医健康统计数据现场教学培训班等 6个培训班,对州、县、乡、村四级中傣医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 700余名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州中傣医行政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同时,联合设有傣医学专业高校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傣医人才培养规范统一,并且共同编写傣医学专业教材。2023年,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少数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工作要求,省卫健委组织开展了傣医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化建设(即题库建设)工作,已于2023年12月底完成了1万道题的年度命审题任务,计划于2025年3月以前完成全部题库(共3万道题)的命审题任务。题库建设成后,将向国家申请把傣医师资格考试由两年一考调整为一年一考。
(七)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傣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内容的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
傣医药是国际性传统医药,州傣医医院与湄公河流域各国在传统医药方面交流频繁、合作密切,多年来积极主办、参与以傣医药为主题的湄公河流域传统医药交流活动,并于 2016年被云南省商务厅列为“云南省傣医药服务贸易重点机构”。目前,已累计接收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实习生 16批 333人次,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统医药学院等多家医院建立友好关系、签订双向合作协议,与缅甸接壤地区医院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3年,勐腊县中傣医医院启动中老跨境区域中傣医药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项目,不断深化中老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
在傣医药健康产业推广方面,州傣医医院为国家级傣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告庄四塔傣医传习馆被确定为省级中傣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在国家5A景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A级旅游景区南药园均建有专门南药园、傣药南药展示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傣药养生睡药配方、傣药养生茶、傣药膳食谱等养生产品及傣医药文创产品参展中国-南亚博览会、旅交会和国际健康旅游博览会,受到群众高度认可。2023年,州内 3个医疗机构分别被评为省级“社区(乡镇)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其中一家为中傣医医院。以景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景洪市版纳庭院项目为代表的中傣药健康旅游示范点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并在州内积极复制推广。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傣医医疗集团纽带作用,全力推进州傣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加快实施第二轮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中傣医馆和康复科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中傣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向省级争取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让中傣医药元素不断助推我州世界旅游名城建设。
此外,以省级“中医药文化弘扬宣传活动”项目为契机,在全州广泛开展中傣医药宣传活动,与州工会联合举办中傣医药执业技能竞赛,继续开展中傣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多措并举,营造中傣医药发展浓厚氛围。同时,精心筹备举办第五届“一带一路”国际传统医药联盟大会,为我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传统医药的相互学习及融合,并以边交会、南博会等推介宣传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传统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系列三年行动和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按照从功能性产品(食、妆字号)做起、朝保健品(健、械字号)走起、到药品准字号赶起的路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关于推进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西双版纳州科技局
2024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