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政策助推西双版纳经济发展分析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出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的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进一步释放减税降费红利,激发活力、培育税基,为促发展、保民生提供支撑。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重要的边境口岸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减税降费将进一步减轻边疆民族地区的税收负担,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在边境贸易中凭借税费成本优势,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增强边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进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动西双版纳州经济持续发展。西双版纳州税务局结合全州经济税收发展现状,对减税降费规模进行测算,简要分析减税降费对西双版纳经济税收的影响,并从产业、区域、民族稳定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西双版纳经济税收发展的初步建议,供领导参阅。
一、减税降费规模测算分析
经测算,西双版纳州此次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减免税费(8税2附加)53204.99万元。其中:2019年普惠性政策新增减免税费9780.86万元,原政策减免税费22629.11万元,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免税费20795.02万元。
(一)从享受面看,减税降费在西双版纳惠及98.9%的民营经济纳税人和20个行业。此次减税降费政策涉及减免8个税种2个附加费种,涵盖了20个行业、8个企业性质类别、5个经济所属类别,惠及全州98.9%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普惠性政策主要针对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55814户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增值税普惠性减免,享受面98.19%;大中型企业则可享受结构性减税(增值税降率)带来的政策红利,有3067户一般纳税人从增值税降率政策中受益,享受面100%,体现出此次减税降费政策的“普惠性”“实质性”减免特点。
(二)从税种看,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的税额占86.07%,中央级收入占减免总量的大头。预计减免增值税41542.05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4251.39万元,减免“6税2附加”地方税种5329.68万元。
(三)从行业看,减税降费有利于西双版纳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有利于促进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归属于第三产业的行业减免规模合计数占全州减税降费规模的75.8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43.84%,住宿和餐饮业占9.96%,是减税降费规模最大的两个行业。第三产业企业税负减轻,有利于州委、州政府加快推进“旅游革命”,全面建设世界旅游文化名城;二是有利于促进绿色制造业提质增效。归属于第二产业的行业减免规模合计数占全州减税降费规模的18.84%,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占7.2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占2.17%,反映出减税降费将促进西双版纳普洱茶等绿色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全州打好“绿色食品牌”;三是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归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占全州减税降费规模的5.28%,预计减免规模相较实施新政前提高0.41个百分点,享受面扩大3.63%,体现出党中央对“三农”的持续性照顾,有利于西双版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四)从区域看,各单位减税降费规模与其税收规模在全州的占比基本一致。景洪市的税收规模一直占据全州的半壁江山,而景洪市此次的减免规模也占到了全州减税降费规模的49.75%,勐海、勐腊和3个园区税务局合计减免税额占全州减税降费规模的50.25%,说明税收规模与减税降费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经济税收的积极影响
(一)从供给侧看,减税降费直接为纳税人减下“真金白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次减税降费政策呈现减免力度大、享受主体广的特点。全州98.19%的小规模纳税人不用缴纳增值税,57625户纳税人可享受减税降费红利,政策落地后将快速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减税“红包”,带给纳税人“真金白银”的实惠,直接降低纳税人生产成本,减轻资金压力,使广大纳税人受益,尤其是提升民营经济纳税人“获得感”,激发更广泛的市场活力。
(二)从需求侧看,减税降费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和消费品价格降低实现。一是减少企业所得税可以直接增加企业税后利润,提高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减少增值税既对降低消费品价格产生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量,也可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盈利,从而提高工资收入。三是居民个税下降使收入提高会扩大私人消费规模,进一步带动消费服务化。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将对市场预期起到积极作用,企业投资将持续复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将超过名义GDP增速。
(三)从促进经济增长角度看,减税降费有利于“稳增长”,通过引导资本流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以提升企业投资意愿,将有力促进全州经济发展。2014-2018年全州税收收入从34.25亿元上升至51.3亿元,税收减免从1.93亿元上升至13.48亿元,同期全州GDP也从306.02亿元上升至423.38亿元。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全州GDP每增加1亿元,可带动全州税收收入增长0.1474亿元。反之税收减免每增加1亿元,也刺激GDP对应增加8.9726亿元左右,表明全州经济增长推动税收入库增收的同时,税收减免也对全州经济增长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备注: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方程,选取因变量和自变量后,运用分析工具得到
,
,从而得出全州GDP与税收之间的线性关系结论。
(四)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减税降费有利于“调结构”,
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助推西双版纳州加快“培育壮大六大生态经济产业”战略目标实施进度。第一,长期看企业成本下降促进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提高,进而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第二,持续减税降费将激发内需的消费潜力拉动增长,既是减轻企业税负,社会负担,又使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和廉价的商品和服务,在“扩内需、促消费”中发挥作用。第三,减税降费有利于挖掘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边疆民族地区兼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有着积极作用,使适合本地区域特点、优先发展的产业获得更强增长动力,最终达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五)从促进就业的角度看,减税降费有利于“促就业”,政策红利激励企业吸纳就业。一是小微企业将吸纳更多就业人员。此次减税降费政策放宽小微企业标准,其中从业人数标准从100人放宽至300人,以及各类促就业配套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加用工需求。二是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从今年3月西双版纳州举办的2019年春风行动招聘会情况看,参加招聘会的第三产业企业数量最多,占招聘企业数量的79%。3月招聘会仅是减税降费“促就业”效应的初步显现,从长期看,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用工数量还可享受税费减免,有利于促进企业吸纳更多就业人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打好脱贫攻坚战,进而发挥“促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减税降费政策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减税降费在短期内对税收收入产生直接性减收影响。税收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因素(税基)和税制(主要是税率)的调整,实施减税降费在短期内直接导致税收收入减少。经测算,预计2019年普惠性政策新增减免税费直接减少全州税收收入3.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减少1.71亿元。由此,预计2019年全州将组织税收收入46.2亿元,降幅为9.9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9亿元,降幅为10%。
表:减税降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减收影响 |
||||||||||
单元:万元 |
||||||||||
税种 |
增值税 |
企业所得税 |
城建税 |
房产税 |
土地使用税 |
印花税 |
资源税 |
耕地占用税 |
2个 附加 |
合计 |
减免合计 |
41542.05 |
4251.39 |
2699.26 |
537.06 |
178.32 |
101.36 |
12.6 |
1564 |
2318.95 |
53204.99 |
其中:(1)原政策减免 |
18536.80 |
1940.54 |
1010.33 |
— |
— |
— |
— |
— |
1141.44 |
22629.11 |
(2)2019年减税降费新增减免(全口径) |
23005.25 |
2310.85 |
1688.93 |
537.06 |
178.32 |
101.36 |
12.6 |
1564 |
1177.51 |
30575.88 |
新增减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部分) |
11502.63 |
369.74 |
1688.93 |
537.06 |
178.32 |
101.36 |
12.6 |
1564 |
1177.51 |
17132.15 |
备注:减收数据经分析测算得出。 |
(二)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特点和此次深化增值税改革中的留抵税款退税新政加剧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第一,区域间的商品贸易会引起税负在地区间转移。从全国范围看云南是经济欠发达省份,而西双版纳在全省16个地州属于边疆多民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工业制造企业,几乎所有制造业、工业、商业产品需从内地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购进,这部分税收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收入,却实际由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来承担,但导致税负在地区间的转移。而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又可以继续利用这部分财税收入提供公共产品或吸引生产企业,从而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税收差距。第二,2019年新推出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所有行业试行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增值税抵扣链条的特点,根据本次留抵税款退税新政,应退税款由产品消费地承担,尽管地方只承担退还增值税的50%,但仍将加剧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困难,进一步导致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
四、进一步促进西双版纳经济税收发展的建议
减税降费政策虽然短期内使全州税收收入减少,加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长期看可促进全州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相当于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达到“稳预期”效果。
(一)从点上打造一批经济税收可持续的特色产业集群。近几年,我州呈现出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经济税收结构,其他行业虽发展前景良好,但财税贡献不足。此次减税降费政策惠及全州所有行业,可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业类型呈现多元化,并以第三产业为主,有利于全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税收的可持续发展“增梁添柱”,“多点支撑”经济税收增长。一是助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占到了全州减税降费总规模的75.88%,尤其是关系最为密切的住宿和餐饮业减免规模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建议州委、州政府推动打造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民宿产业,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热情,引导民宿规范管理,注重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进而加快全域旅游和世界旅游名城的建设进程。二是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此次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提升全州精制茶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建议以普洱茶品牌建设为主线,推进普洱茶与文化、旅游、生态、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争创一批无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打好“绿色食品牌”,进而推动“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
(二)从线上推进州内各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经济带。从经济税收角度看,景洪、勐海无论是在经济税收规模,还是在此次减税降费的享受户数、减免规模上均是全州最大的两个区域,集中了全州86.62%的精制茶制造小规模纳税人,71.38%的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两地整体减免规模占到了全州减税降费规模的70%。景洪、勐海已初步形成以“旅游为主导,普洱茶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建议进一步推动打造以“景洪—勐海”为主线,发展旅游及普洱茶文化产业,建设“景洪—勐海”旅游度假和绿色养生经济增长极,扶持规范现有的服务业、精制茶制造业小规模纳税人群体,培育中型企业集群,促进旅游文化、普洱茶、傣医药、健康养生等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并以“景洪—勐海”这条线为基础进一步向“一带一路”的最前沿阵地勐腊及磨憨辐射,推进建设“景洪—勐腊”大通道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提升全州经济税收增长韧性和增长潜力。
(三)从面上释放政策红利促进边疆稳定民族地区繁荣发展。西双版纳州经济水平不高,沿边开发开放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长期存在。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打了一支“强心针”,注入了强劲活力,增强企业在边境贸易的竞争优势,既促进企业及边民“走出去”扩大发展,也吸引周边国家企业到西双版纳州投资经营,加快西双版纳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西双版纳州从沿边区位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但是,此次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也给地方财税收入带来不利影响,留抵退税按照中央、地方各50%来承担,这无疑将加重地方财政负担,西双版纳的财政困境折射出云南省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也面临同样的状况。因此,一是建议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向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中央财政在统筹协调时,应给予云南省更多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而云南省在权衡全省16个地州时,增大对西双版纳转移支付的力度。二是建议借力减税降费“促就业”效应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西双版纳州可享受减免政策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减税降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小微企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战场。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打造众创空间、拓宽融资渠道,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让更多的贫困者通过就业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发挥西双版纳州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引领作用,着力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通过减税降费政策在全州落地生根,达到促进全州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开发开放活力的目的,以此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繁荣发展的新气象。